產褥熱中醫辨症
孕婦分娩後因生殖道受感染而發熱,稱為產褥熱,但也可由生殖道以外的原因引起,如泌尿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乳腺炎等,需與產褥感染鑑別。
產褥感染屬於中醫學的「產後發熱」的範疇。歷代醫家對本病的病因、病機及辨症治療均有論述。細分為:「產後虛熱候」、「產後時氣熱病候」、「產後傷寒候」、「產後寒熱候」等。由此可知,中醫學的產後發熱並非全部為感染所致,但最多見的仍是由生殖器官感染引起,其中中醫論述產後感染邪毒所致的發熱,與西醫的產褥感染是相對應的。
中醫的辨證基本分為四種類型,(1)感染邪毒症,在臨床上表現為寒戰、高熱、熱勢不退、腹痛拒按、惡露量多或少、穢臭、心煩口渴、便乾尿赤、舌紅苔黃、脈數有力。(2)血瘀症的臨床表現,產後惡露不下或下亦甚少,以致瘀血內阻,陰陽失和,故寒熱時作,瘀血阻滯,氣機不暢,故惡露紫黯有塊,少腹疼拒按。血瘀津液不得上承,故口乾不欲飲。舌紫黯有瘀點,肺脈弦澀。(3)外感症的表現為產後惡寒發熱,無汗,頭痛,肢體痠痛,或咳嗽流清涕,鼻塞聲重。舌苔薄白、脈浮。(4)血虛症在產褥期中低熱纏綿,或暮熱晝涼,自汗、頭暈目眩,心悸少寐,腹痛綿綿、手足麻木,舌淡紅、苔薄、脈細數無力。
在治療方面,屬於(1)的治療,以清熱解毒,生津涼血化瘀為主,再根據病症加減方藥。
感染邪毒之產後熱,相當於現代醫學的「產褥感染」,屬產後重症。所以中醫在用藥時也不拘泥於「產後宜溫不宜涼」的陳規。當求病的起因,病在何徑,病在氣治氣,病在血治血,病情嚴重者應中西醫結合治療。屬於(2)以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為主,多採用「生化湯」,血瘀較重之產後發熱,用「桃仁消瘀湯」加減。(3)外感症:治法是養血袪風。方藥以荊防四物湯加減,因產婦氣血俱虛,外感風寒,不宜多發汗,只宜微辛疏解,外感風熱者,亦只宜辛涼清熱,透邪外出。同時應扶助正氣。(4)血虛症:治宜補益氣血。以「八珍湯」加減,八珍湯中的「四物」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養血和血,「四君子」人蔘、白朮、茯苓、炙甘草益氣健脾以資血之化源。
產褥感染的預防工作,應貫穿於孕產期的全個過程,這樣便可確保母子安康。
中醫提示: 產褥熱分四類症
(1) 產褥熱主要由生殖道感染而引起,其他原因如泌尿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乳腺炎等。
(2) 中醫辨症主要分為四種類型─
感染邪毒型:寒顫、高熱,舌白苔黃。
血瘀症:產後惡露不下,瘀血阻滯,可服「生化湯」。
外感症:無汗、頭痛、肢體痠痛、鼻塞聲重等。
血虛症:自汗、頭暈目眩、心悸少寐等,可以「八珍湯」加減。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