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我們怎樣才能被音樂深深觸動?那寫在情歌的性感,需要在聽眾開口高歌以後才顯露,還是在旋律響起的一剎那,我們已從躍動的符號感受到樂曲的靈魂與情緒?
我們理解情緒的天賦是否日漸退化,至使我們不能直接從別人的故事得到安慰,卻必須借自己的聲音將情緒與體會加工,讓我們可以更好地消化,將別人的情感與自身的感觸連在一起。
慢慢我們只被自己擁有的東西所觸動。但我們擁有的卻不屬於我們。情感是特別的產物,只有靈魂能夠認領。情感如聖經故事的餅與魚能讓不同靈魂共享。我們擁有別人的故事別人的歌,透過分享歌詞開腔高歌將其私有。然而,當中的情感與感動卻麵只是借來的。如果你不嘗試了解與用心感受,你只是將別人故事的情緒投射在自己身上。嘴巴無意識開合,唱出似是最動人窩心的句子。唱完一首歌曲彷彿得到什麼,但其實我們還是不明白,其實我們心中未必這樣想。
有些情感,遠遠看著,聽著,想著,一樣真實無比。歌詞是這樣寫:「沒有歌,怎敢說心事」。最怕是,沒有歌我們不懂說心事。什至,沒有歌我們便沒有心事。流行曲替我們發聲,我們卻不知不覺讓它取代我們的心聲。我們學會代入別人的情緒,同時放棄梳理自己情緒的需要。當人只在照鏡的時候才認得自己長相,當人唱出我愛你才明白愛是什麼感受,當一切情緒都必須借媒體投射發散而不能稍為穩定地沉澱心間,不如我們暫停紛亂的音樂。
不忘寫自己的詞,譜自己的情緒高低,由自己決定故事的細節。不盲目借取坊間的情緒模具,便捷地了解心情,便宜地唱出心深處地喜怒哀樂。我們將自己的情緒投射於歌曲,而不能一次又一次被歌曲折散我們心深處的感受。
每一首歌都是人世間一個故事。人生似是一張精選碟,有與某某合唱的歌,有翻唱別人的歌,但更多的是自己的作品,那些代表自己的音樂。畢竟,我們是聽眾,更應該是勤力的唱作人。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