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香港、台灣和新加坡並駕齊驅,南韓堪稱是新興市場中的成功典範之一。只要聽過南韓經濟的成功故事,不期然會令人聯想到長線投資於南韓市場,理應會獲得豐厚收成。可惜現實並非如此!以韓圜計算,南韓股市目前的水位其實與1989年相若。若以美元為單位,當地股市的水平還不及1988年。回顧南韓在過去20年的大躍進,人民教育水平顯著提高,配合大型基建,很難想像南韓市場的投資回報原來如此不濟。同樣地,現階段日本股市的水位竟然比不上1981年,這實在令人詫異。
亞洲股市見97年低位
自1990年以後,日本普羅大眾的平均生活水準較25年前富庶,而且基建出色;新科技更走在時代尖端,生產效率既高,產品質素亦十分好。為此,我心中不禁問道,長線投資股市真的是贏多輸少嗎?為何亞洲經濟發展在過去20年如此蓬勃,大多數股市的表現卻令人那麼失望呢?既然亞洲股市可以回落至80年代中的水平,美國股市又會否跌到90年初的水位呢?最後,亞洲股市經過近期的大調整後,長線而論是否值得趁低吸納呢?縱然亞洲經濟如今在衰退崖邊掙扎,形勢尚不至於差過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的那段日子,可是股市卻挫至接近1997年以來的低谷。有一點大家必須理解,就算一隻股票的股價從高位回吐五成,也不一定代表該隻股票很「抵買」。我不是要提出股票沒有吸引力,而是不應單單以股價在過去一年下跌五成作為入市理據。一隻股票是否有吸引力,還要視乎其他因素。舉例說,日本股市於1989年見頂後,下調達五成,但又不見得很吸引,在1990至2000年的十年里,日經指數只能在14000點至22000點之間爭持。引伸到其他資產市場,白銀價格於1980年攀上每盎斯50美元,其後價位跌去超過一半,也未見有很強承接力,現價僅為10美元。不過,有更多的例子是,資產價格從高位回吐五成後,被「認定」會再跌五成,結果是價位不但未有再大跌,反而大幅反彈。金價於1974年12月至1976年8月期間,由每盎斯195美元瀉至103美元,跟著勁揚七倍,於1980年闖高峯。
超賣程度較74年更甚
股市好友搬出的另一論據,就是美股於1974年暴挫,之後出現強勁反彈;而在87股災中,股市急跌四成,隨之而來的是一波大升浪。在1974年下旬,經濟之差令人慘不忍睹,更於75年首季按年倒退7%,惟股市卻在74年12月開始大反擊。計入通脹因素,股市於1966年見頂,並在74年挫至底位,下調幅度高達65%。同樣地,美股在2000年升至高峯,如今跌達五成,假設目前的經濟情況與74年相若,並可能會在明年初進一步放緩,但股市仍有機會出現強力反彈。再者,在74年的時候,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的股息率超過6%,市賬率嚴重偏低,而且整個股市的市值只相當於經濟產值的31%,而目前股市市值接近經濟產值的100%。換言之,股市目前的情況看來未如74年那麼惡劣。此外,目前股市的超賣程度,較74年有過之而無不及。
中俄巴印股市有潛質
假如對股市仍有戒心,現階段可考慮吸納黃金和石油,正如我先前解釋,金價在74年底至76年夏季期間大跌四成,股市同期卻止跌回升,而金價在76年8月見底飛升。同一時期,油價在74至80年間由每桶12美元升至39美元,而能源股更成為股市之星。最後,倘若投資者相信股市會強勁反彈,我認為最有潛質的股市,包括中國、俄羅斯、巴西和印度等新興市場。麥嘉華(本欄隔周逢周一刊出)
FROM: 頻果日報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