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腸癌的相關資料
中醫籲及早預防直腸癌
大腸癌包括直腸癌和結腸癌,是香港常見的惡性腫瘤,近年來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大家對此病實不容掉以輕心。
大腸癌屬中醫「積聚」、「腸覃」、「鎖肛痔」的範疇,多由下列因素造成:憂思鬱怒,飲食不節,久瀉久痢,脾失健運,氣機不暢,毒邪入侵,濕熱蘊結,下注大腸 ...
大腸癌成香港頭號癌症
與飲食習慣息息相關的大腸癌,已超越肺癌成為全港最常見的癌症。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數據顯示,2011年有4,450人大腸癌發病,成為頭號癌症,以往一直排頭位的肺癌則有4,401宗新症,「屈居」亞軍;第三位為乳腺癌。
除遺傳,進食蔬果不足或食用過量紅 ...
大腸癌罹患高危因素,飲食習慣宜多菜少肉
肥胖、吸煙及多肉少菜的飲食習慣,均是罹患大腸癌的高危因素。其實大腸癌可透過注重飲食預防;有醫生提醒每周不應吃逾13両紅肉。香港防癌會癌症探測及預防委員會主席應志浩表示,本港過去25年大腸癌個案,平均每年以2.8%增幅上升,當中尤以60歲以上的人士的個 ...
大腸癌患者生活宜忌
大腸癌是與飲食關係密切的一種癌症。有充分的證據證實,紅肉(如豬、牛、羊肉),加工肉類(煙肉、香腸、火腿、熱狗、午餐肉等),大量飲酒(每天至少30g酒精。對男性來說證據充分)會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因進食肉類食物多而引發的肥胖、特別是腹部肥胖(中 ...
常看醫生減腸癌風險
經常見醫生可減低腸癌風險。美國一項研究分析205,804名67至85歲病人的求診習慣與罹患腸癌的關係,研究發現經常見家庭醫生的參加者,與幾年也不看一次醫生的人比較,因腸癌死亡的風險減低22%,在27個月內會見5至10次醫生,罹患腸癌風險也輕微下降6%。在兩年內 ...
連氏綜合症可致癌症連環襲,24歲女腸癌亡
家族中多人患癌,又年輕發病,可能是「連氏綜合症(HNPCC)」作怪。連氏綜合症為遺傳基因疾病,女性患者患婦科癌症風險超過50%。香港大學公佈遺傳性癌症最新數據,截至去年底本港有131名連氏綜合症女性患者,當中72人確診患癌。學者呼籲,親屬中若有多人有早發腸癌 ...
驗血測大腸癌九成準確
透過簡單的血液測試,可驗出是否患大腸癌。一項日本與美國的共同研究發現,大腸癌組織會分泌遺傳物質「微核糖核酸(MIRNA-21)」,大腸症患者血液中的MIRNA-21含量,會較健康人士高;只須測MIRNA-21含量,便可判斷受試者是否患癌,亦可測試他是否有大腸息肉,前者準確 ...
20歲患末期腸癌,無明顯症狀,兩成人確診時已擴散
腸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若有大便出血或大便帶黏液,身體已響起警號。中文大學腫瘤學系專家表示,本港腸癌個案不斷攀升,大部份人發現時已屆中晚期,兩成人的癌細胞更擴散至其他器官,若沒有適當治療只有餘下數月壽命。患者多數於50至60歲發病,但也有年僅20歲青年 ...
祥嫂汪阿姐齊悼名伶陳劍聲腸癌病逝
粵劇名伶陳劍聲前晚11時因腸癌在養和醫院病逝,終年64歲。人稱聲姐的陳劍聲70年代加入粵劇界,後獲粵劇紅伶新馬師曾(鄧永祥)賞識收為弟子,亦為香港八和會館永遠名譽會長。記者昨日致電祥嫂洪金梅,她表示已從好友黃夏蕙口中獲悉聲姐病逝的消息,她說:「佢係好後 ...
口腔不潔增腸癌風險
口腔細菌不但影響牙齒健康,可能會增加人體患大腸癌風險。美國凱斯西儲大學最新研究證實常見於口腔、可致牙周病的「具核梭桿菌」,為大腸癌元凶之一。該菌表面所依附的一種名為「FadA」的因子,專入侵人類大腸,並「打開」癌細胞的生長基因,幫助腸道的腫瘤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