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足踝關節運動創傷

足踝關節運動創傷圖片1
根據不同的運動創傷流行病學研究數據顯示,足踝關節外翻是其中一種最常見的運動創傷,俗稱「腳踭拗柴」。當中約70%至80%個案,會引致不同嚴重程度的周邊韌帶受傷。最常受傷的是關節外側的距腓骨韌帶。患者早期的症狀主要是關節外側腫痛,經過適當的急救,如RICE及物理治療後,一般於第4至第8周便會痊癒。可是,當中較嚴重的個案(大約佔整體的10%至20%)可能有後遺症,例如關節活動受限或關節不穩定,部份患者可能在數個月後仍有疼痛症狀,成因大多與受傷時足踝關節內的軟骨嚴重受損有關。若處理不當,可能會引致關節交鎖、關節碰擊症,甚至嚴重的退化性踝關節炎。

內鏡手術微創治療

透過有經驗的醫生所進行的臨床檢查,能幫助找出踝關節有否較嚴重的軟骨受損,有需要時可照磁力共振(MRI)更準確地斷定軟骨受傷的位置、大小、深度以及嚴重性。對於較輕微的足踝關節軟骨受傷,可使用非手術治療方法,例如限制負重、使用藥物、外用布貼或保護工具,以及物理治療來處理。但對於較嚴重的個案,則可能要手術治療。

現時,就處理足踝關節軟骨創傷而言,微創足踝關節內鏡手術是最常應用的方法,例如把游離體拿走,或將發炎滑膜清除,以及進行微骨折以刺激軟骨重生。此外,內鏡手術亦可用於處理較嚴重的後遺症,例如踝關節碰擊症(俗稱足球員踝關節)、踝關節不穩以致退化性關節炎。

足踝關節內鏡是一種微創手術,創傷比傳統的開放手術為少,有利於病人能較快地恢復。手術可以在全身、半身或局部麻醉的情況下進行,除了麻醉相關的風險之外,縱使不常見,但手術本身的併發症偶然還會出現,例如表皮感覺神經受損,或傷口感染個案,但總體來說,足踝關節內鏡也是一個很安全的手術。

撰文:香港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執行總監容樹恆醫生 
隔週二刊出
from:http://hk.apple.nextmedia ... 160315/19529927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踝關節軟骨損傷

足踝關節運動創傷圖片2
不如運動愛好者如籃球員都有踝關節外翻扭傷(俗稱腳踭拗柴)的經驗。資料圖片
相信不少運動愛好者都有踝關節外翻扭傷(俗稱腳踭拗柴)的經驗。在經過幾星期的康復治療後,踝關節外側的韌帶大多會癒合,大部份患者可重新投入運動。然而,在重回運動場時,有不少人發現關節持續出現腫痛,原因可能是踝關節的軟骨在拗柴時受到創傷,引致延後的併發症。

根據不同的研究顯示,拗柴後出現踝關節軟骨缺損的機會介乎30%至70%,換言之,機率絕對不低。問題常見於足球、籃球、排球,甚至舞蹈的運動員。在拗柴時,腳踭的距骨、腓骨或脛骨出現猛烈的碰撞,令關節內的軟骨受傷,最常見於距骨的內外側位置。初時,因為伴隨韌帶撕裂的腫痛,患者大多不以為然,但隨着急性的炎症和韌帶癒合後,病人的踝關節仍然持續腫痛,才發現是軟骨受傷的問題。檢查時,除了關節腫脹和有壓痛點之外,較嚴重的患者可能會出現關節交鎖卡住的情況,此時可能已經有軟骨游離體脫落而浮游在關節之內。若不及時診治令情況惡化,可能會形成關節退化或骨刺出現,產生踝關節碰擊、纖維化或僵硬的後遺症。

醫生可透過臨床檢查、X光、以及磁力共振來確診踝關節軟骨的傷患及嚴重性。治療的方法取決於病人的症狀、軟骨受傷的位置、大小和穩定性,以作整體的考慮。對於較輕微的受傷,一般會採取非手術治療的方法,包括使用止痛藥和物理治療。若損傷較嚴重或經常出現關節交鎖的情況,病人可能需要考慮接受手術治療。現時,有經驗的醫生大多會使用微創關節鏡的技術來處理。透過細微的關節鏡及微小的傷口,醫生可以把游離體取走,而對缺損的位置可以進行軟骨固定、清理、微骨折以及自體軟骨移植,甚至軟骨細胞移植等等的技術,作出針對性的處理。

撰文:香港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執行總監容樹恒醫生
隔周二刊出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from:http://hk.apple.nextmedia ... 160719/19700906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