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精神復康,始於行山

說行山有益身心,相信很多人都聽過。

但究竟有幾有益?

這次訪問精神分裂症康復者培瀠後,我可以很肯定答你:行山克服陡峭山路的挑戰,所得著的「我做得到」正能量,對面對困難病患時,我們能否抱持堅毅、不放棄心態,最最最為重要。相約培瀠先訪問後行山,迎接我的,是她燦爛的笑容。說實話,她不說,我不會知道她曾經患有精神分裂,而且多次復發住院。

40 歲的她這樣形容自己個病:「都患病有十多年喇,開初自己及家人也不知情,只知我遇到困難,或是考試測試一有壓力,人就很易喊,經常情緒都很低落,後來更漸漸變得害怕出街,每去人多的地方都覺得很驚,因抗拒接觸陌生人而常留在家裡。」情況持續至某次覺得不適入院,經醫生評估確診她是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每次覆診,醫生都會問我有否幻聽幻覺,有否覺得有人想害我,以及胃口有否轉差,但其實我從來沒這些徵狀,就是容易情緒反覆很易喊。」多年來,她一直乖乖的服藥控制病情,但仍時有復發,最深刻一次是約5 年前剛去完旅行。

「那次我返大陸玩,可能是有點疲累,但過程真的沒特別事情發生過,只是回家後我又開始無乜精神,個人總是不開心的無緣無故就哭,嚇得家姐又送了我入院,一住又留醫了一年。」每次病情復發,她說都很辛苦,只知情緒一起就會想喊,要哭出來個人才較舒服。如是者,莫名其妙的病情失控,經一段時間住院又穩定返,跌入這循環的她也曾想過放棄治療。幸好4 年前,她入住了扶康會悅行之家中途宿舍,開始接觸不同的活動,其中最關鍵是:行山遠足。

很鼓勵培瀠行山的悅行之家註冊社工宋賀梅(Apple)直言:「當培瀠捱慣咗行山遠足的辛苦,過程中性格得著的堅毅、勇氣等正能量,我眼見她在其他生活範疇都應用得上。例子如她現於社企做售貨,工作有需要電腦入機,以前她總是想學又的不起心肝去學電腦,但見她藉著行山儲多了自信及能力感後,而家已有勇氣去學了。」的確,山路漫漫,當人在山上,路再陡斜再難行,你都無可能話quit 就quit,就算腳很攰又口渴,都要頂埋佢。Apple 直言,這行山捱出來的思維調整,變相其實可令人遇到困難時,更敢於去面對去想辦法解決,而不會再抱慣常的逃避心態。

培瀠亦正是由此,開始懂得怎去給自己打氣。「我之前從來沒行過山,第一次行香港仔郊野公園仲要行足2.5 小時咁耐,條斜路又斜,我都無諗過自己可以行到。而我覺得行山跟病情,某程度都幾似,行山路途遠有時很辛苦,我個病康復路時有反覆,一樣辛苦。咁既然高山我都能克服,我有信心個病都可以克服。」心態豁然開朗,笑多了,睡好了,人也更見活力積極,除了有動機學電腦學用智能手機,她去年11 月更跟舍友組隊,齊齊參加苗圃行動挑戰12 公里山路比賽。「行了4 個鐘,條路好多石頭又凹凸不平,行完我都覺得自己好勁。」她自信的說。

事實精神復康病情反覆,很可能都是一些情緒、一些壓力因素影響,假如能儲備更多正能量,遇突發事令情緒變得急轉直下的可能,真的會減少。作為人辦的她笑言:「我行山行了4 年,期間已很少有病情反覆,人亦更有信心要打勝患病這場持久戰。」

行山有幾有益身心?

生理:行山做運動可釋放安多酚,有助抗抑鬱。而透過接觸大自然,一方面可令人內心平靜舒暢,對情緒放鬆及改善睡眠有好處,另方面亦可強健體質以助應付壓力。

心理:山友多數很友善,會互相打招呼嗌早晨加油,就這樣笑笑說說行山的同時,其實會給人帶動起活力的感覺,令人思想容易變得積極正面,有困難亦勇於面對。

增自信心:當見到自己能成功挑戰不同的難度的行山路段,因「我做得到」而來的滿足感及自信心,也會帶來良性循環,更有助人生出「要相信自己」的積極心態。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