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廁沖沖,若多留意大便狀態,有助瞭解身體變化。有中醫指有打工仔靠食生冷便當充饑,導致脾臟虛弱,一日屙三、四次。另有中醫指飲食不節制,令腸胃濕熱及消化不良。大便乾結及便秘多,則因壓力大、夜睡及吃煎炸物所致。註冊中醫師梁尹倩表示,正常大便是咖啡色,成條狀且質地軟。如呈一粒粒如羊屎及乾身,代表身體有熱。大便稀爛不成形,多因長期吃生冷食物,損傷脾臟功能所致。「曾有位約30歲男文員午餐多到超市買沙律、三文治、壽司及果汁,傷了脾臟也不知,一日肚瀉三、四次。」她解釋脾臟助食物多餘水份排出,若功能失衡,食物未完全消化便排出,形成大便稀爛。
註冊中醫師劉芷寧指,從觀大便顏色、形態及質地,反映脾胃狀態。「大便稀溏、深黃色、帶黏性,要抹四、五次才抹清,且氣味濃烈,那是濕熱。若稀溏及夾雜消化不了食物,便是寒濕。」如只是大便偏軟,遇水散開及難沖走,乃脾胃弱虛警示,忌食生冷食物。
至於大便乾結,梁尹倩指常見是欲大便卻排不出,病者多精神鬱悶、食慾減退及腹脹等,這屬便秘中的氣秘。「因壓力大,體內氣不通暢,導致大便秘結。先解決體內氣的鬱結,便秘也得以改善。」另一種便秘是熱秘,梁尹倩解釋說,夜睡及多食熱氣食物,導致腸胃積熱,大便偏乾外,小便會偏黃,且有口臭及口乾等。至於坐在廁板多時無力排便,則因氣虛及氣血不足引致,常見於大病過後體虛病人、產婦及長者。
梁補充,大便每日一至兩次,或一至兩日一次屬正常;而吃核桃、熟透香蕉、西梅及黑芝麻等有助通便。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