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說防痛症就要多做伸展,究竟做甚麼的伸展動作最適合自己?答案是:不同人有不同的勞損,多做對應伸展運動,紓筋活絡之同時還可遠離關節勞損埋身。關節勞損有別於受傷或創傷,後者是一次性的,患者會記得某時某刻某個動作整傷了自己(可能是運動期間),之後漸漸有點痛。至於關節勞損,患者一般忘記從何時開始發生,因為這是日積月累形成,他們會感到肌肉變緊,此為關節勞損最常見的初期徵狀。
香港復康會適健中心註物理治療師張秀儀說:「慢性痛症最常發生在工作數年後,多數因長時間姿勢不正確而起,繼而引發勞損;體力勞動人士,工作期間經常做彎腰、蹲下等搬重物的動作,肌肉會逐漸變得繃緊,關節負荷增加,最終傷及筋腱、肌肉等軟組織,造成慢性發炎。當肌肉愈來愈無法放鬆,就會產生痛楚,未有適當處理,痛楚只會有增無減。」
初期的關節或肌肉勞損所產生的痛,可能只在放工後出現1 至2 個小時,休息過後,痛感會消失。如不去處理,到了後期,就算休息時間增加,痛症卻未得到改善之餘還嚴重起來,日常生活也大受影響,無法做到從前可做到的某些動作。最常見的例子是,過往在辦公室坐數小時才開始腰痠背痛,現在坐一陣子已覺痛,換言之,問題變得嚴重,應付生活的能力亦正下降。
很多人有同一疑問,是否一有肌肉痠痛便立即求醫?張秀儀認為:「有痛出現,頭10 至14 日左右可進行自行觀察,如果期間透過休息、拉筋、注意姿勢,或適當進行熱敷等方法,令有關痛楚得到減輕,便不需要求醫。反之痛楚依舊甚至增加,宜切勿拖延,盡快求醫。」凡是肌肉勞損或繃緊,可用以下3 招應付:一、適當的拉筋運動及注意定時轉換姿勢。二、熱敷,增加肌肉血液循環。三、透過按摩放鬆肌肉。要注意一點,在關節發炎時增加按摩力度,有機會令痛楚加劇,可見按摩力度非愈大力愈好。
其中定時活動關節很重要,建議每一小時做一次,所需的時間不是太多,卻對關節、肌肉勞損有預防作用。舉例說,整個頸部伸展動作共有6 個,就是把頭部向上、向下、向左、向右、轉左和轉右,每個動作只需維持10 秒,建議每1 小時做一次這6 個動作,共1 分鐘伸展動作,非常容易實行。
每個人的背景及工作情況有不同,所以要做針對性的拉筋運動。如文職人士長時間坐著使用電腦,如腰背和腹肌力量不足或工作時間過長,容易有彎腰的情況,漸漸增加對椎間盤的壓力,引發腰背勞損,故此他們必須多做伸展腰背的運動。又每當使用電腦時間愈長,頭頸、肩膊自不免會前傾,形成上交叉綜合症,患者的下頸椎和上胸椎關節,以及前面胸大肌及胸前肌肉都會過緊,為紓緩這個問題,應多做伸展頭頸、肩膊的運動。
家庭主婦也有機會出現勞損,照顧嬰幼兒的婦女更易患上媽媽手,此問題由過度使用大拇指筋腱、手腕關節引發。「做家務要用到手腕,男性用手腕做某些動作時,前臂和肩膊會同時出力協助,女性的肌肉較細嚿,前臂和肩膊力量不足支撐手腕,單憑手腕力量去重複做各種不同的勞動工作,難免會力有不逮,造成勞損。」家庭主婦宜多做手前臂的動作,伸展三頭肌、肩關節是較為重要,同時要適當地進行肌肉訓練運動。基本上,頸、肩膊、胸背、手腕、腰、背、臀腿、小腿都需要伸展,能夠紓緩肌腱疲勞、減輕勞損、促進關節活動、改善血液循環,罹患痛症的機會減少。
伸展動作
適合:任何人士
部位:腰背
動作:雙手伸直手掌互扣,儘量舉高,會感到腰側兩邊連帶背部肌肉在拉扯,維持20 秒後還原姿勢再連做5 次,伸展腰背。
部位:肩膊
動作:右手屈曲下放在兩邊肩胛骨之間,左手按住右手肘及壓向下方,維持20 秒後還原姿勢,換手再做,伸展三頭肌連帶上肩膊。
適合:辦公室工作人士
部位:頸
動作:把手放在後頸椎,眼望上方,前頸有拉扯感覺,維持10 秒。
低頭前傾,眼望下方,直至後頸有拉扯感覺,維持10 秒。
眼望前方,頸側向右邊,頸左方會有拉扯感覺,右手可放在左耳上輕輕把頭拉向右方,維持10 秒。
左手掌放在大腿下,頭向右轉45 度,眼向下望,右手按住後尾枕再向下推,頸至肩胛骨都會感到被拉扯,維持10 秒。
適合:家庭主婦
部位:前臂屈肌
動作:右手掌向下,左手將右手指向自己的心口方向推,直至前臂屈肌有拉扯感覺,維持20 秒後還原姿勢,換手再做,促進手肘關節活動,預防高爾夫球手。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普拉提會幫助改善坐姿、站姿及進行活動時的姿勢,實際上普拉提包括哪些鍛練動作?適合何人?如何開始進行?做的時候有甚麼注意事項?透過以下工作坊,對普拉提會有更深入的認識。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