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認識中醫眼科,掌握護眼方法

眼睛為靈魂之窗,人人都希望有健康的視力,究竟要怎樣做,才可以真正明目又減低患上眼疾的機會?認識中醫眼科的基要,你便能掌握更多護眼方法。 中醫學以整體觀念為根本,將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及功能歸納,較常接觸到的有臟腑氣血。註冊中醫師黃偉傑解釋:「當人體健康時,臟腑氣血運作順暢且相互協調,反之出現不協調時,則形成疾病,中醫眼科理解眼疾亦如是。」

其中,眼疾的發生常常被認為是肝發生了問題,這可能受到中醫理論:「肝開竅於目」、「肝受血而能視」等概念所影響。然而,中醫眼科認為眼病發生不單只跟中醫肝臟有關係,亦可跟其他臟腑氣血經絡相關,於明朝時已發展出「五輪學說」這個重要理論,至今廣泛被應用。「五輪學說」將眼睛劃分為5 個部分——五輪(風輪、血輪、肉輪、氣輪、水輪),對應中醫五臟(肝、心、脾、肺、腎),藉此解釋眼解剖、生理及病理,並用於臨床指導治療。

他指出,治療時除要考慮眼疾病位所屬之臟腑外,還不能忽略眼疾與其他臟腑、氣血津液、經絡等關係。「簡單而言,參考了病者所患之眼疾、病況、眼科檢查及中醫四診等資料後,會作出歸納並總結,制定治療方案,利用中藥及針灸等進行治療。在治療期間,要持續觀察病情,調整治療方向,發揮中醫眼科治療效果。」

事實上,部分眼疾早期透過現代檢查技術,可發現眼睛功能受損,但不易被患者察覺。在過往中醫眼科可能未必能及早診斷該疾患,現今已能透過這些技術作出早期診斷,例如早期慢性青光眼,現今中醫眼科結合現代診斷技術,於檢查時發現眼睛有病理改變,或沒有發現而病者只有自覺症狀,均為不健康眼睛。黃醫師強調:「如眼睛沒有任何不適,或定期檢查均沒有發現任何眼疾,不用特別的保養,只要按中醫養生基本概念行已可以。如有眼睛疲勞、眼痛、眼脹等徵狀,從中醫角度,屬於功能上問題,可以用藥處理。」

中醫按辨證論治方法及病者體質考慮用藥,而明目藥有不同藥性及功效,要視乎患者疾患及體質作出選擇,如枸杞子可補腎益精、養肝明目、潤肺止咳;決明子可清熱明目、潤腸通便;桑椹子可養血安神,明目清熱;夏枯草能清肝火、散鬱結,各有分別,又如常用的地黃丸,也有六味、知柏、杞菊、麥味等成分,各有不同作用。西方研究則指某些補充劑,如維他命C、維他命E、葉黃體素(Lutein)及玉米黃質(Zeaxanthin)、鋅、奧米加3 脂肪酸有助減緩黃斑病變進展。

基本上,有長期眼疾人士如青光眼、黃斑病變、高度近視等,特別需要注意保護眼睛,因這些問題容易使患者喪失視覺。「中醫注重未病先防,故無病無痛時,必須開始注意用眼態度及保持整體健康狀態。城巿人常因太忙碌而忘記健康基要,反而服用多種補充劑或補品去保持眼睛健康,個人認為這是一個本末倒置的心態。」他表示,注意良好生活模式及心理健康等養生之道,對身體有不少益處,整體機能保持平衡,便可減少各類疾病包括眼疾的發生機會。中醫學所謂:「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另一方面,現代人沉迷智能產品,時時刻刻都要「睇」手機,黃醫師表示,暫未有研究證明智能產品影響眼睛,但可能會影響兒童集中力、睡眠質素、頸肩疾患、甚或有機會上癮、及發展成不健康生活模式。「用中醫角度去看,玩智能產品,用眼及用神多,如沉迷則會減少睡眠、飲食和日常活動量,引致氣血不暢,肝腎不足等易令身體或眼睛出現不健康狀態。」

3 個護眼Tips

適時休息:用眼時間不可過長、定時讓眼睛休息,每半小時休息5 至10 分鐘;入睡時間為11 時前,同時保持情緒舒暢,有助調情志。

少吃多動:飲食清淡,避免肥甘厚味、辛辣、生冷等食物。多做運動、充足休息、戒菸、減少喝酒、體重控制。

日常護養:注意衞生都與眼睛健康有關,定期眼睛檢查。外出時佩戴太陽眼鏡,都可以保護眼睛。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