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生活離不開電子產品,小孩也不例外,有調查發現,逾9成受訪家長容許小孩從小接觸電子產品,但約6成卻未有定期帶子女驗眼。眼科專家提醒,3至6歲是小孩眼睛發育的關鍵期,如不及早發現問題,或影響日後視力發展。
民建聯於去年12月至今年1月進行有關學童使用電子產品與眼睛健康的問卷調查,訪問逾750名家長及977名3至12歲學童,當中近1成半學童因視力問題需戴眼鏡。
結果發現,逾9成受訪家長會讓子女使用電子產品,超過8成用來通訊;其次是應付學校的學習及功課需要,佔近5成;用來安撫情緒的則佔3成。給予子女使用電子產品的家長中,逾半限制子女使用時間為1小時或以下,3成5則為1至2小時。然而,家長對小孩眼睛護理的意識較低,調查顯示,6成家長未有主動定期帶子女驗眼,認為子女年紀太小,不需要關注。眼科專科醫生周伯展指出,3至6歲正是小孩眼睛發育的關鍵期及治療期,若沒有及早發現眼睛的問題,很大可能影響孩童日後的視力發展。
他表示,香港兒童患有近視的比率是全球最高的地方之一,而每升一年級,學童患近視比例就會增加5至10%。他建議,除了定期帶子女驗眼,如非必要,儘量不要讓子女接觸電子產品;即使有需要,應督促子女每20分鐘讓眼睛看看遠距離事物,讓眼睛休息。民建聯則建議,當局可投放資源,調整現時對學前兒童的驗眼時間表及優化「學生健康服務」,將視力檢測獨立成一個檢查,提高護眼意識。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