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是禮儀,有指握手力度可反映一個人的自信心,但原來手握力大或小都可反映一個人的健康。外國研究發現手握力是一項簡單兼有效的健康測試方法,如手握力減低,死亡風險就上升。
記者:陳凱迎
研究以加拿大麥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的專家為首,對象涵蓋加拿大、瑞典及巴基斯坦等地、合共14萬名年齡介乎35至70歲人士,追蹤他們長達4年,並用力量計測試他們的手握力。結果發現,參與研究者的手握力每減5公斤,任何原因的死亡風險都會上升16%,因心臟病發或中風死亡的風險則分別上升7%及9%。
考慮年齡、菸酒習慣、教育程度與職業等因素後,相關的風險未有改變。但不同種族之間的手推力存在分別,例如歐洲人的手握力會比南亞裔較強。研究結果已於權威國際期刊《刺針》(The Lancet)刊登。負責的研究人員表示,下一步研究包括要瞭解基因和環境因素對肌肉力量的影響。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陳栢羲認為,手握力只是其中一個反映健康狀態的指標,心血管功能健康與否,還要視乎血壓和膽固醇水平等。
浸大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解釋,肌肉量(包括肌肉力量及持久力)與心肺功能、免疫系統、整體新陳代謝及血液循環系統等,都顯著相關,而手握力大小與整體肌肉量同樣息息相連,故量度手握力可以成為一個簡單的健康測試。
但單靠加強鍛練手握力,未必可以增長壽命,「搏命練到好似大力水手手臂咁粗,同整體死亡風險冇咩相關」,重點是要鍛鍊身體整體的肌肉量,例如多做跑步、游水或踏單車等帶氧運動,及在健身室進行如舉啞鈴的力量訓練。但他提醒如平日少做運動,切忌突然進行爆發性的力量訓練,否則容易受傷。
from:
http://hk.apple.nextmedia ... 150516/19149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