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照顧殘疾子女無微不至,媽媽壓力大易抑鬱

還有幾天便是母親節,不少人都會趁這天帶媽媽吃大餐,慰勞及感謝媽媽的無私奉獻。母親對子女的愛不但無微不至,若不幸仔女有殘障,做媽媽的更是勞心勞力,有時更因為承受太大壓力令自己情緒受困。

照顧子女絕對不是輕鬆的工作,若子女身患殘疾,作為照顧者的媽媽就可能會更辛苦。張女士便是其中之一,她一直獨力料理有智障的兒子浩文,曾經徬徨無助,現在卻能帶著感恩的心享受著兩母子的生活。

浩文在3 歲時證實智力有問題,兩年後更開始出現癲癇發作,需要不斷進出醫院,而她更內咎自責是自己處理不當,所以才令浩文受苦。原來當時浩文發燒,並且有手震腳震的情況,但張女士以為是打冷震,直至翌日親友見到才指出是抽筋:「如果早啲送佢去醫院,或者佢唔會咁樣。」

或許是心理負擔太重,加上獨力照顧浩文的壓力,張女士坦言「以前有諗過攬住佢(浩文)一齊跳落去」,幸好宗教給予她支持,而她也在教會朋友介紹下認識社工及其他同路人,終於捱過最辛苦的時間。但有時「聽到有人話我個仔有智障,就留係屋企唔好出嚟喇」,她依然會感到難過不快。

香港傷健協會照顧者專線註冊社工葉志榮指出,曾經對求助個案進行統計,發現有抑鬱症的比例相當高,多達兩成多的照顧者,因為抑鬱問題而需要醫生跟進處理。

他說,這些照顧者大部分是單親媽媽,沒有丈夫支持和分擔工作,部分個案即使有丈夫,但因丈夫專注工作搵錢,結果照顧的責任仍落在母親身上;而且部分人還有其他健康正常的子女需要照料,因此作為照顧者的她們承受很大的壓力。

殘障兒童大致有兩類,一為智障,二是肢體殘障,照顧時各有難度。葉志榮稱,肢體殘障的子女,年幼時體形較細小,照顧上比較容易,但到十五、六歲時,「仔女高又高過阿媽,重又重過阿媽」,但媽媽仍要照料其日常起居,體力上較為難以負荷。

至於照顧智障的子女,媽媽就較多心理上的擔憂。葉志榮說:「很多媽媽會擔心『我老咗、走咗,邊個照顧佢?如果我走得好突然,政府會唔會照顧佢呢?到時有無宿位俾佢呢』等等。」

事實上,要幫助照顧者走出困境,不但需要社工的輔導,還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合。葉志榮表示,輔導可以為照顧者帶來正面的信息,但這並不足夠,還要讓他們多參加康樂活動、同路人小組及工作坊等等,一來可以避免他們坐困家中,二則有人可以傾訴和分享,而學習一些照顧的技巧也能紓緩他們的工作,減低照顧殘障子女帶來的壓力。

兒子努力,媽媽笑了

有智力障礙的浩文,或許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但他清楚知道媽媽很疼愛自己,「媽媽日日都送我返工」,所以在即將到來的母親節,浩文不但已送上親手畫製的圖畫,更計劃當天帶媽媽去吃自助餐。在旁的張女士聽到便笑著「踢爆」,指每年節目都是到同一間餐廳吃自助餐。誰負責埋單呢?媽媽望瞭望浩文,再次「踢爆」說:「你睇佢笑得幾奸呀。」

其實浩文平日也會努力逗媽媽開心,有時會摸摸媽媽的臉,也會用自己掙到的薪金買零食孝敬媽媽,又會在電腦上學煮飯給媽媽吃,最叻是煎荷包蛋,也懂得淥菜及洗米煮飯。張女士看到兒子的努力,當然也是甜在心。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