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多吃蔬果少吃紅肉、做運動、戒菸酒等這些生活習慣,不僅令身體更健康,更可降低患癌機會。衛生署指保持健康生活,可減低最少三分一癌症個案。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25年全球癌症發病個案超過2,000萬宗,各地癌症負擔繼續上升。衛生署在去年調查,吸菸、飲酒、運動不足等行為風險因素均與癌症有關。當中八成受訪市民攝取蔬果不足,六成二的體能活動水平低於標準。
另外「暴飲」酒精和吸菸數字雖然降至6.8%及10%,但仍值得關注。衛生防護中心總監梁挺雄稱,市民應建立健康生活模式,才可避免患上各類癌症。當局亦鼓勵市民參與癌症篩查,例如子宮頸普查,及早發現早期病變。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院長梁卓偉表示,本港大腸癌新個案正在上升,而預計年底推行的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會資助特定年齡長者接受篩查,大學亦會再研究如何推動大型癌症普查。但他解釋,部分外國推行全民普查未必完全適合香港。梁挺雄亦稱肺癌等並無早期病徵,難以引入篩查。當局是次以過百萬元展開新一輪防癌宣傳行動,利用「健康聯盟」為主題,透過廣告及社交網絡,希望向市民尤其是年輕一代推廣防癌信息。
衛生署署長陳漢儀希望藉此機會提醒市民培養良好生活習慣,例如每日最少5份蔬果、少吃加工肉類,另外成年人每星期最少做150分鐘中等強度帶氧運動,也要避免菸酒。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