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捐血知多D:血液4大成分救助不同類型病人

人體血液主要包括4 大成分: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及血漿,一般捐血可以選擇捐全血或捐成分血(只捐其中一或兩個血液成分:血小板及血漿)。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顧問醫生李卓廣直言,這4 種從全血分離出來的血液成分,可用於針對治療不同病人:

˙紅血球:功用是帶氧到身體不同的器官組織,並將二氧化碳帶回肺部。主要會用於貧血病人,例如血癌、重症地中海貧血症,以及創傷或手術時大量出血的個案。基本儲存期:6 星期。

˙白血球:會用於嚴重感染病人,例如骨髓移植患者術後未能製造白血球,為免感染便會應用。基本儲存期:1 日。

˙血小板:用於人體出血時,堵塞傷口附近的血管,以阻止流血。常用血小板偏低病人如癌症病人,特別化療期間。基本儲存期:5 日。

˙血漿:主要為水份(92%),其他成分包括免疫球蛋白、白蛋白及凝血因子等。血漿功用是輸送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及不同營養成分到身體各部分,其中白蛋白及凝血分子都由肝臟製造,故嚴重肝病患者有需要補充,而凝血分子可於流血的傷口凝成血塊,會跟血小板配合用於流血不止病人,以及燒傷病例。現時凝血分子、免疫球蛋白等都會提煉成藥粉,後者亦會給抵抗力低或免疫系統有問題病人作治療。基本儲存期:冷藏血漿1 年,提煉藥粉3 年。

「由於血液成分都有儲存期限,為免供求失衡,持續需要『搵新血』以維持供應。尤其隨著社會人口老化,加上現時流感高峰期,血液需求更會愈見增加,像紅血球的使用量增長率,2014 年相對2013 年便增加了3.8%,醫院總共應用了24.1 萬多包紅血球,而血小板增幅就更大,使用量上升達5%,全年共用了19.3 萬幾包血小板,變相捐血比率也要追返條數。」

你可能會奇怪,李醫生指的人口老化及流感高峰期對輸血需求增加,跟前文所述的病症似乎沒大關係,但原來全部前因後果都因為「長者」而連上線。「先說人口老化多了長者,可想而知慢性病、退化性疾病及癌症等醫療需求比率都會增加,很多如內科病或換骹手術治療做多了,輸血需求自是會增加。而其中,血液科疾病中的重型地貧,隨著藥物治療推陳人均壽命增加,更是血庫的最大用家,現時這360-370 名病例每月都輸幾包血,已是佔整體用血量約8%。」

至於流感高峰期會增加血液需求,亦是因為中招須入院治療者大多也是長者。「一般都以為流感病徵是傷風感冒,病徵都是呼吸道疾病,跟血液使用應該無關,但因為大部分個案都是老人家,他們很多時入院檢驗後都容易發現有其他疾病,牽涉輸血治療。」再者,他指天冷很多大用血量的病症較易發生,例如早前瑪麗醫院24 小時內進行7 宗的心血管主動脈撕裂大手術,每個手術便最少要用上10 多包血。「而偏偏流感季節人較容易有身體不適,致使捐血不成功率有上升,更影響血液供求。」

事實近兩週想捐血者,他指有超過20%都不適合捐血要掃興而回,當中每4 人便有1 人是因為過去兩週曾身體不適之故。「捐血目的是想幫人,所以都想捐贈者身體狀態是理想的狀況下進行,故不論兩週內是曾經患流感、腸胃炎,或是曾服用治療性質的中西成藥,因為都有可能影響血液品質,並不適合捐血。」

另外,佔更高比率55%的不成功捐血原因,他強調是血色素不足,其中有1 成首次捐血女性有此情況,顯見鐵質吸收不良問題值得關注。「捐血人士的最低血色素標準是女性11.5g/dl,男性13g/dl,低於此數即為血色素不足。除卻先天性因素及8%隱性地貧影響造血功能外,部分原因如胃病、痔瘡及女性經期流失都有可能影響血色素水平,而飲食習慣進食過急,很多時飯餐未吃已在飲啡茶,因茶及咖啡含有單寧酸也會影響鐵質吸收。」他建議有心捐血者,飲食上可注意改善,例如減少茶啡與餐食同吃,或可改飲檸水、果汁等,增加維他命C 攝取以助鐵質吸收。

Q & A

Q1:天氣凍,捐血後身體會否變得虛弱冰冷,更影響抵抗力?

A:捐血後人並不會覺得凍,因為當人體少了血液,身體會自動增加製造,令新陳代謝加快,長遠其實可改善血液循環,對身體健康有正面作用。

Q2:每次捐血的份量,身體一般要多久才能補充?

A:基本捐一包血是350 毫升或400 毫升,約占人體10%血液量。當中水份透過捐血後多飲水,數小內可補充,其他血液成分約數天亦可完全補充,只紅血球約須3 星期時間恢復。以現時建議的捐血間隔時間計算,即成年男士捐全血可每75 日捐一次,成年女性可每105 日捐一次,絕對足夠補充有餘。

Q3:捐全血閒閒要插著針頭10 多分鐘,會很痛嗎?

A:針拮當然會有痛,但其實整個捐血過程,最痛一刻是篤手指驗血色素之時,反而抽血位置的手肘內側,神經感覺較鈍,感覺還不及篤手指的痛。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