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式千變萬化的手機殼,體現用家品味與潮流觸覺,但中央電視台發表調查,發現使用一小時後,受測手機殼升溫至45度,釋放致癌物苯。專家提醒避免在狹小空間玩手機,並更換已磨蝕的手機殼。中央電視台節目調查小組從地攤和商場購買手機殼,送到清華大學建築環境檢測中心室內空氣檢測室測試,又找來6名市民如常使用手機,包括打電話、玩微博等。一小時後,用紅外線溫度測試儀器測試,發現手機殼外部最高溫度為39.3度至48.4度,平均為45度。
實驗室人員又再將6個殼加熱到45度,結果全部釋出致癌物苯,另外有4個甲醛含量超標。報導引述江蘇省腫瘤醫院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研究員薛開先指,長期大量吸入甲醛,或引起白血病,溫度升得愈高,釋放得愈快,若在室外或辦公室使用,不會通過呼吸系統進入身體,但在狹小空間內或影響身體。
生物及化學專家關志邦指,手機殼磨蝕或受熱,可能會令苯,即聚合物單體脫落,長期吸入會慢性中毒,影響骨髓製造白血球,引致白血病;而甲醛亦會引發此病。塑化劑則結構似人體荷爾蒙,長期吸入會致小童性早熟,成人會引發乳癌、子宮癌等病變。苯、甲醛及塑化劑都具高揮發性,會在空氣中漂浮,故要保持空氣流通。
不過,醫學會副會長陳以誠指,無數據證實使用手機時間長度與致癌風險的關係。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