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是全球常見的癌症之一,也是最可能治癒的癌症之一,專家指出,99%的大腸癌是從一顆顆小小的瘜肉開始,只要儘早發現和移除瘜肉,癌症可以被預防,甚至免除手術或化學治療的後顧之憂。
新加坡結直腸肛門外科及腹腔鏡手術專科顧問黃文瑞醫生指出,大腸癌也稱結腸直腸癌,是世界第三常見癌症,每年大約有600萬宗新病例(1993至1997年數據報告),所以他認為人們應該關注這個器官和疾病。
他說,新加坡男性最普遍罹患的癌症就是大腸癌,而乳腺癌是新加坡婦女的頭號殺手,其次是大腸癌。綜合新加坡人口,頭號殺手還是大腸癌,每50人當中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
從瘜肉轉惡瘤需五六年
他聲稱,腸壁瘜肉是大腸癌的開始,慢慢演變成大腸癌,所以大腸癌和其他癌症不一樣之處是由瘜肉轉變為癌症,其他癌症則是一開始被發現時就是癌症。
他解釋說,瘜肉是一種良性瘤,如果繼續讓瘜肉留在腸壁太久就會轉變成惡性瘤(癌),預計從小小粒的瘜肉(良性瘤)轉變成惡性瘤大概要經過五六年的時間。
「所以,我們必須清楚瞭解,瘜肉變成癌症需要一段時間,如果我們在瘜肉未轉變成癌症以前接受治療,那麼我們就得救了。」
他坦承,大腸癌和大多數癌症一樣,都是病因不明的疾病,最大的可能是遺傳基因(基因突變)和環境因素所致。
高危族須提高警惕
「結腸直腸癌是可以遺傳的,沒有家族遺傳的人患大腸癌的風險是1對50,如果有一名近親患上大腸癌,風險提高至1對17;如果這名親人是45歲或以下,風險繼續提高至1對10;如果2名親人患大腸癌,風險是1對6,而3名親人患大腸癌的風險將是五十五十(50%),這些數據都是遺傳基因最好的證據。」
他提出,外在因素如喝酒抽煙、肥胖、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也是致癌的原因。
他指出,高危險群如家族曾有患癌病例者應該提高警惕,如果本身已經患上癌症,再罹患另一種癌症,包括大腸癌的風險就更高,所以高危險群必須定時進行體檢,以確定大腸直腸是否長瘜肉。
發現便血多為晚期
早體檢揪出病因
黃文瑞醫生指出,大腸癌最重要的症兆是便血和大便習慣的改變,不過通常病人發現症兆和檢查時已是癌症晚期,所以越早體檢和篩檢才可以避免瘜肉惡化為癌症。
「大腸癌的症兆包括長期腹瀉、偶爾便秘、便血、大便變細小、腹部不舒服、感覺排便不淨、消瘦或疲勞等,通常發現這些症狀已很遲了,因為最普遍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
他解釋說,許多瘜肉和大腸癌的病人得病並沒有甚麼症狀,一直到腫瘤變大時才被發現,所以篩選的目的是要在早期查出潛在問題,以便作早期的治療或是預防。
他提出,高危險群、曾患瘜肉者和慢性腸炎者等增加危險因子的病人,患癌機率比一般人來得高,所以要作更多更完整的檢查。
他說,年齡也是風險因素之一,所以50歲或以上者都應該定時進行檢查,普通人則建議在40歲開始進行篩檢,因為發現太遲足以致命。
大腸內窺鏡過程切除瘜肉
黃文瑞醫生指出,目前預防大腸癌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大腸內窺鏡(Endoscope),如果在檢查過程中發現腸壁有瘜肉,可以順便把瘜肉切除,可達到檢查和治療的雙重功效。
他說,通常病人前往求診時,醫生會詢問病人的症狀,而第一步就是要進行檢查確定症狀。他提出,目前有許多方法可以檢查大腸癌,包括血清腫瘤標記(CEA Tumor Makers)、便血檢驗、照X光或鋇灌腸和內窺鏡。
「現在大腸鏡的技術發展越來越快,如果條件許可的話,建議做內窺鏡檢查,這樣在直視下,腸內的情況比較清晰,而且準確度高一些,如果在檢查過程中發現腸壁有瘜肉,可以順便把瘜肉切除掉。」
全程無知覺痛楚
他指出,內窺鏡檢查的過程相當簡單,是用一支柔軟內視鏡檢查下腔消化道,主要原因是找出腸內有沒有生瘜肉,如發現腸壁瘜肉可當場用電燒瘜肉切除。由於病人進行檢查前已注射麻醉劑,所以病人全程不會有知覺或疼痛,即使進行電燒瘜肉,腸道也不會流血或受傷。
他提到,有些病人的腸壁只有一顆瘜肉,很容易就可切除,但有些人比較不幸,腸壁有很多瘜肉。
「曾有病人的大腸佈滿成千上萬的瘜肉,是遺傳性多瘜肉綜合症,這個沒辦法,必須把整個結腸和直腸全部切除。」
他建議,一旦進行瘜肉切除後,病人最好在兩年後進行檢查,如果沒有再出現新的瘜肉,這表示情況良好,沒有復發的跡象。到了第五年之後再檢查,如果情況依舊良好,那就可以說是痊癒了。
先進自然腔道內鏡術
經肛門切除腫瘤不留疤
黃文瑞醫生指出,目前星馬使用腹腔鏡手術(Laparoscopic)治療大腸癌,好處是手術切口小及術後併發症低,不過,先進國家已開始採用自然腔道內鏡手術(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NOSE)治療大腸癌,即通過肛門把切除的腫瘤組織移出,身上無需留下任何疤痕,是目前治療腸胃道疾病最新的技術之一。
他說,舊式手術的切口是直式,所以手術後留下的傷口較長,病人會因此感到疼痛,而且復原的時間較長。
他提出,目前國內使用腹腔鏡手術的方式是從腹腔內開幾個小洞進行手術,手術後再把腸或腫瘤從切口帶出來。除了用腹腔、內窺鏡和機械人手術替病人檢查與治療之外,還有更先進的自然腔道內鏡手術。
「雖然腹腔鏡手術的切口已經很小了,但我們(醫學界)要求更好的手術,所以,國外已經採用更新的技術,即自然腔道內鏡手術,從病人肛門處進入,手術後再把切除的腸或腫瘤從肛門移出,所以手術不留疤痕。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