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都市街頭不難發現,大大小小的咖啡館四處林立,就連講求方便性的便利商店,也一家家地加入販賣咖啡的戰局,而且戰況十分激烈。這幾年,咖啡逐漸取代了一部分茶的地位,喝咖啡也儼然成為時下最盛行的全民運動。
咖啡除了擁有十足誘人的香氣,咖啡裡的特殊元素事實上對人體健康也存在一些正向的意義。由於喝咖啡人口日增月益,因此關於咖啡對人體影響的研究也時有耳聞。
咖啡豆的成份,主要有咖啡因、單寧酸、脂肪、蛋白質、糖份、礦物質與粗纖維,其中咖啡因是最令人關心,也是被研究最為廣泛的。咖啡因在一顆豆子裡平均約佔1.5%,性質和綠茶中的茶鹼相似,屬於植物黃質的一種,這也是動物肌肉的成份之一。咖啡因在人體內具有多重作用,包括對腦、心臟、腎臟、血管、胃腸與肌肉皆有影響。
適量的咖啡因可以刺激大腦皮質,使肌肉細胞活化促進感覺判斷,也就是讓人感到能振奮精神的原因。除此,也能增強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緩減肌肉疲勞。咖啡因也具有利尿功能,能協助腎臟將體內多餘的鈉排出。另外,咖啡因還能刺激交感神經,增加胃液分泌,所以若在飯後適量飲用,能有助消化系統的運作。
究竟攝取多少咖啡因才叫做正常?根據衛生署建議,每人每日的咖啡因攝取應控制在300毫克以內。那麼300毫克的咖啡因又是多少?以美式咖啡來說,咖啡因平均約每100 c.c.含有200毫克左右,所以正常情況下,一個體重約為60公斤的人飲用一杯黑咖啡,攝取的咖啡因含量就超標了。
為幫助消費者正確判斷每杯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台灣的咖啡因分級制度在行政院消保會大力推行下於2006年正式實施。目前這項制度以連鎖咖啡店為主,針對現煮咖啡予以分級標示,紅色代表200-300毫克或以上,黃色為100-200毫克,綠色則為100毫克以下。在未來,這項分制度也將會擴及到罐裝咖啡飲品上。
根據臨床實驗,咖啡因如果攝取過多,例如一天超過500 毫克,容易讓人出現焦躁、心悸、噁心、血壓升高與腸胃不適之症狀,若長期攝取嚴重過量,甚至可能引起身體抽搐、昏迷、腦水腫、鉀值過低、或心臟麻痺等症狀。
一般人對於咖啡因的代謝時間月為2個小時,肝功能不全的人則需要4-5個小時,因此有肝疾病的人應該減少飲用,並儘量避免傍晚以後喝,以免影響正常作息。咖啡因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所以腸胃功能不好的人,應該儘量選則低咖啡因的咖啡,或在飲用時添加乳品以減少刺激。此外,婦女也應避免於懷孕期間或剛生產後就喝咖啡,因為咖啡因會透過胎盤或母親的乳汁傳到嬰兒身上,影響嬰幼兒的身心發展。
上述提到咖啡具有利尿功能,相對容易讓體內水分流失,所以不妨在喝完咖啡後隨即喝杯開水,每飲用200c.c.的咖啡若能補充約300c.c.的水,則能降低水分的流失維持體內水平衡。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