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少人稠,鄰里之間往往只是一牆之隔,說話若不壓低聲線,鄰舍也聽得一清二楚。在這個居住環境底下,對家中剛添了孩子的父母來說,最尷尬無助的處境,莫過於嬰兒整夜啼哭不休:已經沒覺好睡的父母,既擔心嬰兒不知是不是患了什麼急病以致終夜啼哭,同時又恐怕嬰兒哭聲擾人清夢;若遇到脾氣不好的鄰居大聲指摘喝罵,本來已惶恐不安的父母會更加手足無措。
我曾見過一些年輕父母,在方寸大亂間曾以枕頭覆蓋嬰兒頭部,以圖減低啼哭聲浪。這是極度危險的做法,很容易使嬰兒窒息致死;我也見過一些母親,情急時捉覑嬰兒身軀大力搖晃,以為可使嬰兒停止啼哭,殊不知這樣做有可能導致一個名為「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危疾,症候包括硬腦膜下出血,腦損傷,甚至死亡。
嬰兒啼哭不斷或為腸絞痛
事實上,嬰兒在出生後三、四個月內無故啼哭不斷,是很常見的現象,有些研究指出,多至五分一的新生嬰兒會有這個問題。這些嬰兒大多看來健康,檢查身體亦沒有任何異樣。醫學界到今天對這個現象還是不明所以,只是推斷可能是因為腸絞痛,才會令嬰兒哭得這麼持久這樣淒厲,並給嬰兒這個啼哭現象命名為「嬰兒腸絞痛」(Baby colic)。西方醫學什麼也講求定義,現時「嬰兒腸絞痛」廣為接受的定義是「二周至四個月大,身體健康的嬰兒,每周超過三天連續啼哭三個小時以上,持續超過三周」。
嬰兒腸絞痛又名「三月腸絞痛」(3-month colic),意思是受影響的多是出生後三個月內的嬰兒。通常病情在嬰兒出生後二至四星期便開始發作,在毫無先兆下,嬰兒無故痛哭,哭時更雜以尖叫,面孔脹得通紅,雙腿向腹部屈曲,狀甚痛苦,而且哭個不停,父母怎樣百般呵哄也無補於事,直至倦了才稍歇,但過了不久又變本加厲,如是者動輒哭鬧數小時。發作的時間沒有什麼規定,但最常見的是黃昏時開始啼哭,到午夜才停止。
面對患了腸絞痛的嬰兒,最令醫生和父母泄氣的,是沒有什麼有效的治療方法。一般治療腹痛的藥物,甚至鎮靜劑,不是沒有療效,便是不適宜用於嬰幼兒。以前流行給患兒服用一種俗稱「肥仔水」的藥水,據說效果不錯,後來發覺這藥水有不低的酒精成分,我便曾經診治過一些因服用過量肥仔水而醉倒的小兒。至於坊間有些另類療法,例如按摩、拍打,甚至以藥油或草藥製劑揉搓腹部等,亦無證據有顯著療效。
不礙嬰兒成長數月大自動痊癒
父母可以放心的,是雖然腸絞痛看來給嬰兒帶來很大苦楚,但不會影響嬰兒的健康和正常生長,而且到了嬰兒三、四個月大時,腸絞痛便會不藥而癒。父母要注意的,是腸絞痛最初病發時,應該先讓醫生檢查,證實沒有其他問題;其次是「嬰兒腸絞痛」雖然不是什麼嚴重病症,但卻可以嚴重的影響父母心理,導致神經衰弱、抑鬱,甚至夫妻不和;希望對腸絞痛了解多一點後,可以減少這方面的問題。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