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如何避免「主婦手」?

媽媽的雙手經常要做家務,於是變得粗糙,有些甚至出現水泡和痕癢,其實這雙「主婦手」並非源於勞動,而是由於不斷接觸刺激物而引起的皮膚發炎。為家居大掃除時,不想一雙玉手變成爛手,便要做好保護措施。

現今很多家庭有外傭幫忙做家務,但仍有不少婦女為求家居潔淨無垢,於是每天落手落腳抹地洗菜,惟雙手經常接觸到水及清潔劑等,有可能導致主婦手。就如張女士,每天都要洗菜煮兩餐,又要拖地板洗廚廁,雙手不斷沾水,十幾年積累下,兩手觸感粗糙,皮膚顯得極乾,而每逢農曆新年前持續幾天大掃除後,手掌更會紅腫及起水泡。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珮瑤表示,主婦手在香港十分常見,其醫學名稱為接觸性皮膚發炎,主要成因有二:一是個人皮膚對某些物質過敏;二則是皮膚因為經常接觸水或清潔劑,令表面的角質層皮脂被削弱,皮膚的抵抗力因而下降,於是變得容易受刺激。

「主婦手患者的手部皮膚會逐漸變得乾燥、粗糙及甩皮,甚至指尖出現龜裂及缺口、手掌有水泡等等;如果置之不理,可能會有滲水及感染病菌。」她說,不少患者都會感到患處癢難耐,而觸碰指尖缺口時會疼痛,再勉強接觸水或刺激物,痛楚就會加劇。

雖然稱為「主婦手」,但此皮炎問題並非家庭主婦的專利,其他經常接觸漂白水、清潔劑及水泥等化學物的人,例如從事清潔、醫護、美容髮型及裝修建造業的人士,不論男女都有機會患上主婦手。

陳醫生指出,沙士及禽流感等疫症出現後,大家為求衞生不斷洗手,出街也帶備酒精搓手液,造就主婦手的出現。「身體任何部位的皮膚若經常接觸水和清潔劑都會出問題,塊面洗得多都會有問題,但無人會一日洗廿次面,但就會洗廿幾次手,而含有酒精的消毒液會令手更加乾,所以如果本身已經有或容易有主婦手的便應避免。」

事實上,我們的日常活動都幾乎不能缺少一雙手,因此手的皮膚出問題,病人通常很早便察覺。

陳醫生稱,手有問題會令人甚為困擾及不便,所以病人如果自行塗潤膚膏後不見效,就會求助醫生。而臨床經驗顯示,主婦手患者一般對基本治療都有良好的反應。另外,亦有病人做布帶敏感測試,以了解自己皮膚對哪種香料、清潔成分或防腐劑有反應,以便日後避開。

「治療主婦手的第一步是處理皮膚發炎,病人要改用無皂性、不刺激的清潔液,以免再刺激皮膚,同時亦要勤加使用潤手霜,而晚上則可搽較油潤的產品,如凡士林。至於一些含有香料的產品,則宜避免。」她續稱,醫生亦會因應情況處方適當的藥物,包括類固醇、非類固醇及抗生素藥膏,幫助控制皮膚炎。

生活或工作所需令主婦手患者難以完全杜絕接觸水和清潔劑,這時便是手套出動的時間,有些人怕戴手套焗出汗,令皮膚問題更糟。

陳醫生則強調,手出汗也勝過再接觸刺激物,如果怕膠手套引起不適,可以先戴棉手套「打底」,而日常洗手則宜用無香料、性質溫和的清潔液,最後別忘記潤手霜,這樣便能幫助鎖住水份,減低罹患主婦手的風險。

近年本港吹起一股環保風潮,為減少化學物對環境的傷害,不少組織也教導市民利用果皮及梳打粉等天然的物料,製作家居清潔劑。這些無害清潔劑可否減輕主婦手?陳珮瑤醫生指作用有限,對一些只對清潔劑中的化學物有敏感的人士會有用,但主婦手很多時都與接觸水有關係,而用何種清潔劑也好,雙手仍要沾水,所以最有效的保護方法就是戴上手套保護雙手皮膚。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