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秋日平價補身法

踏入秋季,體質容易偏於秋燥陰虛。想適當進補,滋陰潤燥,也非要名貴藥材不可。中醫師指出,只要藥材與體質病證相對應,平價藥材一樣可以發揮顯著功效,改善體質,增強免疫力。提到補身,腦海即時浮現人參、鹿茸、冬蟲草等名貴藥材。不過,這些藥材價格昂貴,未必人人能負擔得起。事實上,非硬要把貴價藥材吃進肚子裏才能補身,註冊中醫師胡寶君則認為,用藥的效果與藥材的價錢並沒有直接關係,只要藥證相對,廉價藥材也是「靚藥」,切勿迷信於「愈貴愈好」的道理。「即使是進補,也要視乎體質,再因應天氣和季節,才能發揮最大功效。人參、鹿茸、冬蟲草等藥材也並非人人合用。」

中醫講求順應自然,天人合一。意思即謂人要配合大自然環境的變化,與大自然形成統一的整體。胡醫師解釋:「大自然五行與人體的五臟腑相對應。秋天屬金,與人體的肺部相應,因此秋季重於補養肺部。此外,秋天的特質是清涼和乾燥,初秋帶有夏天餘熱,秋燥易與溫熱結合而侵襲人體,多見溫燥證;而晚秋則有初冬的寒氣,秋燥易與寒邪結合而多見涼燥證。身體乾燥缺少水份,自然就要養陰潤燥了。」

中醫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說,要在秋季進補,應旨在滋陰潤燥。要正確的進補,必須了解中藥的特性,中藥以四氣五味區分性質,四氣是「寒、熱、溫、涼」;五味則是「酸、鹹、甘、苦、辛」。以下胡醫師介紹的4 種藥材,價格雖然相宜,但對秋天養陰潤燥,起著顯著作用。

1.山藥:滋陰健脾胃
山藥又名淮山,性平、味甘,入肺、脾、腎3 個臟腑。胡醫師表示,山藥適合肺氣咳嗽人士;脾胃氣虛人士,即平素易疲倦、食少便溏及腎虛人士,即見尿頻、遺尿或白帶較多的婦女服用。但本品養陰助濕,凡胃口欠佳,大便燥結者皆不適合。

胡醫師建議:「淮山除了煲湯外,可配合不同食材做菜。日常調養脾胃,不妨以淮山和白扁豆各30 克煲粥來吃。又或者可以把新鮮淮山與芝麻磨成蓉作湯丸的餡料也是不錯的選擇。」

2.沙參:清肺養陰
沙參性寒、味甘,主要入肺、胃經,是秋天經常用到的藥材。胡醫師解釋:「沙參有清肺養陰、益胃生津的功效,適合肺熱陰傷的燥咳或勞咳人士服用。沙參可結合玉竹、麥冬、淮山、山地或枸杞子作湯水飲用,對於熱病或久病傷津的胃陰虧虛人士亦可作調補之用。」

胡醫師又稱,可以沙參、玉竹、淮山各15 克,配合500 克瘦肉煲湯,能健脾養陰。惟脾胃虛寒或風寒咳嗽者不適飲用。

3.枸杞子:明目益肝
枸杞子性平、味甘,主要入肝、腎經,具滋腎補肝、益精明目、滋陰潤肺之效。胡醫師表示,肝腎陰虛之頭暈、目眩、視目不清或腰膝痠軟者皆宜服用。

事實上,港人工作壓力大,又經常熬夜,容易傷肝;使眼目不清,所以枸杞子很適合我們作調補之用。以枸杞子泡茶或是枸杞子煮粥,製法簡單,不用大費周章便能起補身之效。

4.制何首烏:烏髮補腎
何首烏性微溫、味甘苦,主要入肝、腎經。何首烏有生首烏和制首烏之分,由於生首烏本身帶有毒性,故以制首烏較為常用。我們往往只會把制首烏煲水,取其汁液用之。

胡醫生稱:「何首烏對補養肝腎很有益處,亦有補血和烏髮之效。對於早生白髮,血虛頭暈或是腰膝痠軟人士,或婦女經血及白帶量多,皆適宜飲用。弄一個首烏黑豆烏雞湯,既能補血養顏,又養心安神;取首烏汁液配芹菜煲粥,更有降血脂之效。」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