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性病梅毒是慢性病程,經過治療後如何判斷梅毒是否完全治癒?解放軍302醫院皮膚性病診療中心李安信教授說:現在通常是用梅毒血清學的檢測來加以判斷,目前各大醫院比較常用的是RPR(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和TPHA(梅毒螺旋體血球凝集試驗)。
判斷梅毒治療有效方法有:
是非特異性梅毒血清學試驗,常用於早期診斷梅毒,但對潛伏期梅毒、神經梅毒不敏感。TPHA檢測血清中特異性梅毒螺旋體抗體,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本法檢測一旦陽性,無論治療與否或疾病是否活動,通常終身保持陽性不變,其滴度變化與梅毒是否活動無關,故不能作為評價療效或判定復發與再感染的指標,只能夠作為梅毒的確認試驗。
凡確診為梅毒者,治療前最好做定量試驗。兩次定量試驗滴度變化相差2個稀釋度以上時,才可判定滴度下降。梅毒患者在經過正規治療以後,頭三個月應當每月複查一次RPR的滴度,以後的可改為每三個月複查一次RPR,第二年每三個月或每半年複查一次RPR,以觀察比較當次與前幾次的RPR滴度變化的情況。因此,梅毒患者治療後的隨訪觀察一般在兩年的時間。如果每次檢測的RPR的滴度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說明抗梅治療是有效的。如果連續三次到四次檢測的結果都是陰性,則可以認為該患者的梅毒已經治癒。
梅毒患者在抗梅治療後,其血清反應一般有3種變化的可能:
(1)血清陰轉。
(2)血清滴度降低不陰轉,或血清抵抗。
(3)血清反應表明復發。
各期梅毒接受不同藥物的治療,血清反應陰轉率可有差別。早期梅毒接受任何抗梅藥物治療,血清陰轉率皆高,通常在1年內可達70%~95%,個別報告可達100%。當早期梅毒正規抗梅治療後6個月,或晚期梅毒正規抗梅治療後12個月,血清反應仍然維持陽性,在臨床上稱之為血清抵抗或血清固定,發生原因可能與體內仍有潛在的活動性病變、患者免疫力持久、對抗梅毒治療劑量不足或有耐藥等因素有關。三期梅毒的實質性神經梅毒(如脊髓癆、麻痺性痴呆)即使經長期正規的抗梅治療,仍然有50%~80%的病人會發生血清抵抗。早診斷、早治療、足療程是避免發生血清抵抗的最佳手段。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