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和須瘡皮損特點相似,都表現為毛囊性丘疹或膿皰,可多可少,可大可小,可深可淺,一般不超過火柴頭大,不痛或微痛。所謂毛囊性丘疹,是指在丘疹中心有一根毛髮貫穿。毛囊炎通常不潰破,有時在紅色突起的毛囊口表面上覆以細小的結痂,病癒時脫落。
毛囊炎好發於頭皮、面部有毛區、前胸、上背及四肢伸側。須瘡多發生於上唇靠近鼻部的鬍鬚,有時眉毛、腋毛、陰毛亦可受損。
毛囊炎和須瘡有以下幾種易患因素:
(1)局部皮膚的物理性或化學性損傷。
(2)多毛和油脂分泌多。
(3)疲勞及精神緊張。
此外,須瘡的發生還與口腔或鼻腔及副鼻竇的感染灶有關。痤瘡、酒渣鼻、脂溢性皮炎等病亦可發生毛囊炎,但屬於繼發性,不應再單獨診斷為毛囊炎。
中醫學之髮際瘡與毛囊炎相當,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多由內蘊濕熱,外感風毒所致,與心、脾關係密切。因此,除正確的治療外,尚應不過食肥甘厚味、辛辣之物,以免濕熱內蘊。保持皮膚清潔,則可以減少乃至消除外染風毒之邪。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