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癬好發於夏季,冬季氣候乾燥時可減輕或消失。
手足癬根據不同的表現,可歸納為四個類型:
浸漬型:主要表現為趾(指)間皮膚發白、糜爛、浸漬,邊緣清楚,去除浸漬的表皮,留下潮濕的鮮紅新生皮膚。
水皰型:主要表現出為足底或手掌出現水皰,甚至幾個水皰融合成較大的水皰,邊界清楚,皮膚不紅,皰破脫屑。
鱗屑型:主要表現為以脫屑為主,間有少數水皰,皰干脫屑,邊界清楚,症狀不明顯。
增厚型:主要表現為掌皮膚增厚,夏季水皰脫屑,入冬則皮膚開裂。
根據手足癬夏季好發,冬季緩解的特點,採取夏病冬治的方法,效果很好。患者不妨試試如下方法:
1.取烏賊骨15克,硫磺2克,枯礬6克,樟腦3克,分別研成細粉,混勻,每日撒患處。適用於浸漬型手足癬。
2.取苦參、地榆、胡黃連、地膚子各200克。將上藥切碎放入75%酒精1000毫升中浸泡一週,過濾後再加70%酒精至1000毫升,外搽患處,每天三次。適用於水皰型足癬。
3.取密陀僧30克,龍骨20克,爐甘石50克,輕粉3克,冰片3克,凡士林100克。將前四味藥研成極細末,然後加入凡士林調成膏劑,外搽患處,每天三次。適用於鱗屑型和增厚型足癬。
4.取蛇床子、苦參、白蘚皮、黃柏、生百部各20克,雄黃、硫磺各10克,當歸15克。水煎取汁外洗患處,每天一次,每次30分鐘,適用於各型手癬。
5.取白礬、五倍子、地膚子、蛇床子、苦參各30克,大楓子、川椒、黃柏各25克,共研末,用食醋1000毫升浸泡一週備用,每天兩次,取藥液浸泡患處,每次30分鐘,每劑可用七天。適用於各型手癬。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