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致病菌主要是毛癬菌屬和表皮癬菌屬。常見菌種有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和絮狀表皮癬菌。本病主要通過接觸傳播,常見的原因是在公共浴池洗澡,穿患者使用過的鞋、襪、手套、浴巾等而感染本病。由於紅色毛癬菌等致病菌在外界抵抗力強,加之能在損害部位引起角層增厚侵犯毳毛,不易治癒。同時由於病變損害不嚴重,患者往往不重視及時就醫,因此,使本病遷延不癒,不易控制。
【診斷】
1、臨床表現
(1)足癬:多見於成人,常在夏季加重,根據皮損表現的不同可分為四型,但可同時或交替出現,或以某一型為主。
水皰型:以小水皰為主,散在或成群分佈,水皰乾燥後可有脫屑,多發生於足跖中部或趾間,瘙癢劇烈。
丘疹鱗屑型:最常見,多見於趾間,皮損為丘疹鱗屑,界限清楚。足跖及其側緣反覆出現針頭大小丘皰診及皰疹,有不同程度炎性反應和癢感,皰干後脫屑,反覆發生,病情穩定時常以脫屑表現為主。
浸漬糜爛型:以4~5和3~4趾間最常見,表現為趾間糜爛,浸漬、發白、糜爛,瘙癢劇烈,可繼發細菌感染。
角化過度型:常見於足跟、足跖及其側緣。表現為粗厚、脫屑、乾燥、皸裂。常發生於病期較長、年齡較大的患者。
(2)手癬:臨床表現與足癬大致相同,但分型不如足癬明顯。初起為水皰,以脫屑、粗糙、角化增厚。從小片開始,逐漸擴展成大片。常限於一側手掌。
2、實驗室檢查:取皮損鱗屑作真菌直接鏡檢,結果陽性可確診,真菌培養可確定菌種。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