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年級的小煜最近有點煩,新學期開始了,自己的眼睛卻一直在作怪,究竟是近視還是遠視,這副眼鏡該怎麼配,配好之後該不該帶?父親帶著他去了3個地方,驗出來3個結果,得到3種答覆,這讓學習成績一向不錯的小煜暈了頭。
「驗光不專業。」衛生部近視眼重點實驗室主任、上海市眼科質量控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眼科教授褚仁遠指出,滬上超過半數的醫院、眼鏡店打出「醫學驗光」的牌子,實際上都不專業,都是在炒作概念。
事件回放——3次驗光3個結果
小煜今年9歲,在虹口區一所小學上三年級。新學期伊始,小煜就發現眼睛有些不對勁,老師寫在黑板上的字時而清楚,時而模糊。父母揪了心。其父林先生帶小煜到眼鏡店檢查視力。不料,這檢查讓他們暈了頭。
第一次檢查是在眼鏡市場裡。驗光師用電腦驗光後,告知林先生,小煜裸眼視力僅為0.8,有輕度遠視眼,左眼度數為150度,右眼度數為200度,需要佩戴眼鏡。
因為是第一次配眼鏡,為了慎重起見,林先生又帶著兒子到一家大型眼鏡店驗光。驗光結果卻與前者迥然不同。驗光師告訴他們,小煜是近視眼,度數比較輕,左眼度數為75度,右眼度數為50度,帶不帶眼鏡均可。
兩個截然不同的結論讓父子倆有些不知所措,林先生再帶著兒子到醫院做第三次檢查。驗光師稱,小煜確實有遠視的現象,度數為左眼125度,右眼150度,屬正常現象,無需配戴眼鏡。
「到底該聽誰的?」小煜覺得無從選擇。
專家觀點——不專業驗光易影響視力
作為衛生部近視眼重點實驗室的主任,褚仁遠教授發現,我國青少年學生的視力不良檢出率5年間持續上升,近視眼已經成為青少年體質和健康的最大問題。「不專業的驗光,是導致近視眼的一大原因。」褚仁遠教授說。
作為屈光界的元老和權威,褚仁遠教授於2002年提出了「醫學驗光」的概念。「所謂醫學驗光,是指在正確驗光的基礎上,為了獲得雙眼單視功能的最大效果,對雙眼的驗光度數進行正確處方。」褚仁遠教授說。簡單來說,真正規範的醫學驗光應該包括檢查雙眼視功能、主導眼、眼位、調節力和散光等幾個方面。「沒想到,在提出這一概念後不久,『醫學驗光』遍地皆是。」褚教授笑言,「其實,當中很大一部分是掛羊頭賣狗肉。」
「遮住一隻眼睛測視力就叫專業驗光?」褚教授搖搖頭指出,滬上超過半數的醫院、眼鏡店打出「醫學驗光」的牌子,實際上都不專業,都是在炒作概念。其本身就不具備「醫學驗光」的資質,從業人員也不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不專業的驗光必然導致不專業的配鏡,會造成頭暈、噁心,易出現視疲勞等症狀,進而影響視力。
記者體驗——科學「醫學驗光」步驟多
在眼耳鼻喉科醫院的驗光室裡,褚教授帶記者體驗了一次「醫學驗光」。
這個驗光室是一間面積大約10平方米的封閉房間,燈光昏暗,但足以看清房間裡的所有器材和人物。房間裡擺放著一台綜合驗光儀,俗稱「蝴蝶機」,一名戴眼鏡的驗光師坐在機器前。據介紹,「醫學驗光」有五步驟,分別是檢影、電腦驗光、綜合驗光儀上插片驗光、檢查主視眼和非主視眼、檢查隱性斜視。
在「蝴蝶機」前坐定,記者將額頭靠在機器上,先檢測單眼的屈光狀態。經查,雙眼視力均為1.0。接著,驗光師通過前後移動蝴蝶機上的游標式距離調節器,測量出記者的眼調節功能較強。然後,檢測了眼球位置,經查,眼位正。驗光師介紹,眼調解功能和眼位決定著配鏡。調解功能強,眼位勢必呈內隱斜,這種情況下,近視眼度數要低配,遠視眼度數要足配;相反,調節功能弱,眼位勢必呈外隱斜,這種情況下,近視眼度數要足配,遠視眼度數要低配。「絕不是像傳統說法『近視眼必須配得淺些,遠視眼必須配得深些』那麼簡單。」褚教授說。
最後,驗光師做了一次紅綠二色試驗。經查,經紅綠兩片視表檢查,驗光師告訴記者沒有近視眼。驗光師介紹說,遠視眼看到的綠光比紅光清楚,反之,近視眼看到的紅光比綠光清楚。紅綠視表中照明光源、紅色片、綠色片必須符合特定要求,才能保證試驗獲得準確可靠的結果。「如果光線過於明亮,則即便是遠視眼,其看到的紅光必然比綠光清楚,反之亦然。」驗光師說。
記者調查——多數眼鏡店「醫學驗光」濫竽充數
昨天,記者走訪了滬上多家眼鏡店和眼鏡批發市場,發現很多打著「醫學驗光」招牌的眼鏡店,都存在著各種問題。
‧設施不夠完善
在青雲路眼鏡批發市場裡,一進門,記者就被門口一家店熱情的女老闆拉住。「我們這裡免費進行醫學驗光。」女老闆的身後,是一台蝴蝶機和一名年輕的驗光師。在機器前坐下,驗光師先用電腦進行驗光。電腦測算出,記者有著右眼75度,左眼50度的近視。隨後,驗光師也做了一次紅綠二色試驗。在眼鏡店明亮的光照下,記者看到的紅光明顯比綠光清晰。
「不應該有個專門的驗光室嗎?這樣測出來準確?」記者問。
「肯定準確,我們這是專業的驗光機器,你去看看,其他門店不一定有。」驗光師下了結論,「你是近視眼,但度數比較輕,可以不帶眼鏡。」
而在另外一家眼鏡店倒是設了暗房,但「蝴蝶機」卻在暗房裡難覓蹤影。通過插片檢查,記者在這裡驗出了輕度近視。
‧人員不夠專業
國外驗光師必須經過四年大學基礎教育、四年視光專業學習和一年的實習經歷才能「上崗」。然而,根據國內首份《驗光環境和需求調查報告》顯示,國內84.2%的眼鏡店驗光人員,僅有高中甚至初中學歷。
在南京東路上一家眼鏡店裡,一名80後的驗光師接待了記者。他自稱已經獲得了中級技師的資格,目前正在考高級。「我是在職校裡學這些東西的,做了4年了。」這名下巴上還有著青色胡印的驗光師有些得意。這名從事驗光已經4年的「老」驗光師卻在專業知識上敗下陣來,當記者詢問他是否檢查了眼位,到底記者是內隱斜還是外隱斜時,這名驗光師露出驚愕的表情,含糊地回答說:「這個,你應該是正常的。」
在受訪的驗光師中,有半數是為了獲得職業上崗證書而參加過一定的培訓,還有部分人,僅僅通過「傳幫帶」的形式「熟能生巧」。
‧步驟偷工減料
規範的「醫學驗光」包括檢查雙眼視功能、主導眼、眼位、調節力和散光等幾個方面,但一些眼鏡店卻偷工減料,僅作初級驗光,矇混過關。
在共和新路上一家眼鏡店裡,電腦驗光和插片驗光的組合也被稱作「醫學驗光」。而東寶興路上一家眼鏡店裡的驗光更是升了一個檔次,被稱作了「科學驗光」。電腦驗光和人工插片驗光是這些店都不會忽略的步驟,但檢查眼睛的調節功能和檢查眼位這兩個重要的步驟,通常都被忽略了。
在東寶興路的這家店裡,記者被查出有輕度近視眼。「對你來說,75度的鏡片和50度的鏡片矯治效果差不多,一般來說,『近視眼度數要配得低一點』,所以,建議你配個50度的鏡片就可以了。」驗光師說。
專家建議——建立兒童屈光發育檔案
「量體裁衣是防治近視眼最有效的辦法。」褚仁遠教授說。每個嬰兒剛出生時,都是遠視眼,隨著年齡和身高體重的增長,3歲的孩子一般裸眼視力為0.6,有著175度至200度的遠視;8歲的孩子裸眼視力為0.8,有著125度至150度的遠視;12歲的孩子裸眼視力為1.0,有著75度至100度的遠視。到了18歲,眼睛基本上定型,此時為「正視」。
但是,每個孩子都有著個體差異,在同一個階段都有可能出現或近或遠的偏差,給每一個孩子「量體裁衣,對症下藥」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一個8歲的孩子,裸眼視力達到了1.0,家長千萬不要得意,以為孩子視力不錯,事實上,他很有可能已經是近視眼,需要及時矯治。」褚仁遠教授說。
「因此,建議建立一個兒童屈光發育檔案,從3歲開始,每半年給孩子做一個散瞳驗光,測量孩子的眼軸長度、角膜球半徑、眼壓等,當然,還要測量孩子的身高體重。」褚仁遠教授說,「從孩提時代開始觀察和矯正,才是最根本的防治。」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