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以租金回報率來看是否該買樓

以租金回報率來衡量是否適當時機買樓,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考慮方法。當租金較供樓利息高的時侯,業主若能租出物業,租金扣除供樓利息後,餘款便可視為其買樓投資的收入。一般若租金高於銀行按揭首年供樓利息時,就可視買樓為較好的投資選擇。下文列出關於這種投資考慮的幾個要點給讀者參考。

1.投資本金–主要是買樓前期所包括的所有支出。可視為這項投資的主要成本。下列是一些主要支出。

i.樓價首期–若從發展商直接買入新樓,一般都可只負10%。而二手樓便需付較高百分比。應選擇多少首期主要看投資者是長線或短線為主。短線應盡量付少首期,長線的話也資金又有的話,選付多些首期可減少及後的利息支出。

ii.厘印費–視乎樓价,二百萬元以下只收$100,六百七十二萬之上收3.75%。

iii.律師費–视乎律師行,所有費用大約樓價的1%

iv.代理費甪–1%(視乎情况,例如一手樓或自己找到便沒有這費用)

2.利息風險–現時銀行以兩種利息計劃為主(i)最優惠利率(P - ?)及(ii)銀行同業折息(Hibor +?);兩者主要分別是P 較Hibor 穩定。由於Hibor的浮動較大,可說風險較大。但很多時Hibor的供樓息口及配套優惠都好像較吸引,但若長線計的話就不一定了。所以投資者應小心選擇。另外,銀行會就申請人的資產,職業,收入及信貸背景來批出利息。在决定買樓前必須清楚理解自己能獲得的利息水平。最後,每期供樓用於利息及還款的部份部都不同。供樓初期的利息較多,還款較少,計算投資回報時若以第一年供的利息來計可說是最安全的做法。

3.租務風險–除了是否能租出物業外,物業也會有機會出現損壞或遇到租霸。業主應先查明租客的背境,例如租客是職業,主要看是否有穩定收入。工務員或於香港工作的外籍人事為最佳選擇。業主可要求租客提供稅單或其公司的在職證明。

4.長線或短線?–買樓收租好像是一項長線投資。其實沒有絕對。投資者應分析未來樓價走勢再决定是否應繼續持有物業作收租用。因為若樓價下跌,租金的收入很難補償樓價的損失。但也應把賣樓的費用,如律師費及代理佣金等計入成本中來考慮。若租約未完,業主也可連租約放售。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