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糧食危機下,「沒有東西是不能吃的」最佳餐廳主廚推動食蟲

歐洲爆發掛牛頭賣馬肉風波,暴露西方食物安全監管漏洞的同時,也反映西方人飲食禁忌多多。殊不知面對全球糧食危機和環保問題,西方掀起食蟲趨勢。被評為全球最佳餐廳、以食物原素材聞名的Noma主廚,就帶頭推動炮製西式昆蟲美食,希望助西方人戒掉對昆蟲的厭惡感,轉向食蟲攝取蛋白質。

Noma連續三年被英國權威《餐廳》雜誌選為世界最佳餐廳,主廚雷哲皮(Rene Redzepi)有份創辦的「北歐食品實驗室」(Nordic Food Lab),專門研究、革新和推廣北歐美食,近年一大重點,是研發符合西方人胃口的昆蟲食譜。
生螞蟻味像「燒檸檬皮」

英國倫敦下月的「昆蟲節2013」,一大主打活動,就是由北歐食品實驗室的猛人主理臨時餐廳,讓參觀者品嚐昆蟲美食。實驗室已研發的食譜,包括草蜢醬油、用蜜蜂幼蟲取代雞蛋的蛋黃醬、蜜蜂幼蟲燕麥卷等。去年實驗室在倫敦開10日臨時餐廳,座無虛席,其中一道菜就是生螞蟻伴菜。

雷哲皮認為,昆蟲其實都很美味。他形容生螞蟻的味道像「燒檸檬皮」,像檸檬又像焦糖;將草蜢和蛾幼蟲發酵、用法式濃湯烹調法煮成醬,味道似濃味魚醬油;用蜜蜂幼蟲煮成的「蛋黃醬」,則帶甜味。

「我知道在西方世界,食蟲是禁忌,但為甚麼不能?」雷哲皮說:「在東南亞,這是很普遍的事。你看書讀報也會知道,世界各地都有人食蟲。如果你喜歡食蘑菇,你其實也吃了很多想像不到的蠕蟲下肚。我們有食蜂蜜,但蜂蜜其實是蜜蜂的嘔吐物,下次加蜂蜜落茶時可要想想。」他又強調,「沒有東西是不能吃的」,是北歐食品實驗室的基本宗旨。

除了雷哲皮,英國廣播公司(BBC)本月將播放一套紀錄片,由食評家蓋茨(Stefan Gates)搜羅和試食炸蝗蟲和燒蜘蛛等各地昆蟲食品。聯合國糧農組織在荷蘭政府資助下,今年也計劃舉行關於食蟲的大型國際會議。

據估計,東南亞和非洲等地有20億人經常食蟲,昆蟲是日常飲食一部份。糧農組織和歐盟近年都推動食蟲,希望有助解決糧食問題和氣候問題,糧農組織去年就發表一份可食用昆蟲名單,一共有1,909品種。

英國《觀察家報》

西式昆蟲美食食譜

草蜢醬油(Grasshopper Garum)
•材料:
 400克草蜢,600克蛾幼蟲,225克珍珠麥,米麴菌,300克蒸餾水,240克鹽
•製作步驟:
 1)將草蜢和蛾幼蟲用攪拌機攪成幼滑漿狀,用容器儲存
 2)珍珠麥用水浸24小時,再用水蒸90分鐘,冷卻時間中攪拌令麥粒分開,當冷卻至30℃以下灑米麴菌,放於容器用濕布覆蓋,置於30至35℃高濕度環境,發酵18小時後攪拌一次,再發酵18小時,每6小時攪拌一次
 3)將草蜢和蛾幼蟲漿、發酵過的珍珠麥、蒸餾水和鹽混和,用容器置於40℃恒溫箱發酵10星期,醬油會分開沉落容器底,用移液管吸取,剩下的膏亦很美味,可用濾網隔渣後食用

蜜蜂幼蟲燕麥卷(Bee Larvae Granola)
•材料:
 蜂巢,燕麥,核桃,南瓜籽,葵花籽,亞麻,茴香,杜松子乾,鹽,牛奶
•製作步驟:
 1)從蜂巢取出白色的蜜蜂幼蟲雪藏待用,並分隔出蜜糖
 2)蜜蜂幼蟲解凍後,用攪拌機攪成黏度介乎牛奶與忌廉之間的淺黃液體,加蜜糖增甜,加入燕麥、核桃、南瓜籽、葵花籽、亞麻、茴香、杜松子乾攪拌,加些少鹽,以160℃焗15至20分鐘至深色,其間不時攪拌
 3)蜜蜂幼蟲液與穀物混合物攤凍後,加入牛奶就可成美味早餐
資料來源:北歐食品實驗室網站
如果您喜歡這篇笑話,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