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盛事在即,幾十公里漫漫長途,要一口氣跑下來,前期訓練自然少不得。不過,最後一周積極備戰亦相當重要,但絕不是說臨急抱佛腳,加大訓練強度,而是要養精蓄銳、儲足醣原,攝取大量碳水化合物。最後一周,識飲識食,至關重要。
眾所周知,馬拉松選手在比賽前要儲備足夠醣原,每天動輒要攝取五六百克碳水化合物,相當於十幾碗飯。一餐要食4碗白飯,難度似乎比完成42公里賽更高。到底該吃什麽,怎麼吃呢?
馬拉松賽程長,不單考選手耐力,肌肉亦須長時間發力。註冊營養師(澳洲)林思為指出,運動時,身體會將肌肉中的醣原拆解為葡萄糖,繼而分解葡萄糖獲取能量;如果體內醣原「儲備」不足,容易後繼無力。因此,半馬和全馬選手應在賽前3至4日採取醣原負荷法,即提高體內醣原儲備。
前4天多攝碳水化合物
要儲備醣原,方法是根據個人體重,在比賽前3至4天,每日按每公斤體重攝入7至10克的碳水化合物,以一名60公斤重的選手為例,每日需攝入420至600克碳水化合物,同時避免劇烈訓練,防止醣原消耗。
聽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並不容易。一碗飯大約含50克碳水化合物,420克至600克碳水化合物即等於8至12碗飯。一時之間要選手變身「大胃王」,一餐食3、4碗白飯,似乎有些強人所難。林思為表示,其實除了白飯,還有很多食物都含碳水化合物,包括其他五穀類食品如意粉、麵包等,部分水果及蔬菜如香蕉、粟米、薯仔等亦是不錯選擇,甚至連雪糕、中式糖水等甜品都可以。只要懂得靈活變通兼加餐,醣原負荷法一樣可以食得豐富又多彩,看過她幫大家設計的4日餐單便知一二(見表)。
賽前少吃減磅大錯特錯
林思為強調選手不應忽視補充碳水化合物,「不少半馬或全馬初哥,都會小看所需能量,以為照常飲食就可以,結果導致醣原不足,跑到一半就覺吃力」。而部分人士為「輕身」上陣,特地在最後幾日減少進食,更是大錯特錯。「減磅應在跑前的4至6個月就進行,不是臨急臨忙能做到的,賽前節食反而令醣原不足更易影響表現,得不償失。」
不過,醣原負荷法只能起輔助作用,並非萬能。心臟科專科醫生黃品立提醒大家,參加馬拉松必須訓練充足,「在賽前1年至6個月便應開始練跑,並循序漸進,最理想狀態是賽前三星期,每周練跑長度達到賽程的兩倍。訓練不足貿貿然參賽,容易出事,輕則扭傷、骨折,嚴重甚至可能引發心臟病,導致死亡」。而訓練和比賽過程中,若出現頭暈、心口痛、過度氣促、心跳過激及嚴重不適時,應立即停下來,找醫護人員檢查清楚,並考慮退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