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大時大節,依賴別人血液生存的病人都有危機感。20歲樹仁大學生阿慧是重型地中海貧血症患者,身體流着罕有負型血,連她在內全港僅有3名同類病人。每三星期須輸血一次,因節日及長假期捐血人數大減,隨時無血可用。聖誕節還未來臨,她已眉頭深鎖。香港紅十字會推出《託「負」有心人》計劃,呼籲負型血人士到該會登記成為捐贈者,遇有緊急事故,即捐血救人。
所謂負型血,即紅血球表面沒有帶有Rh(彌猴因子),紅十字會顧問醫生李卓廣表示,大部份華人都是正型血,負型血約佔0.7%,估計現時全港約有5萬人,「負型血一樣分A、B同O型,但負型血嘅人輸入正型血,會產生免疫性Rh抗體,如再次輸入Rh陽性血液,會有致命性反應,令接受者出現溶血性貧血、腎衰竭、休克以至死亡」。
重型地中海貧血症患者是現時主要倚賴輸血維生的病人之一,全港約有300多人,其中3名患者是負型血。阿慧是其中之一,她屬A-血型,因血液中的紅血球較脆弱,且帶氧能力不足,須終生輸血。「要用一支好似原子筆頭咁粗嘅針,插入身體輸血,喺醫院輸。由出世到家,已經輸咗超過500包血」。
阿慧每隔三星期輸血一次,對於身體皮肉之苦,她已習慣,「每次輸兩個幾鐘,會搵嘢做,睇吓書,做吓功課」。反而她最擔心沒血可輸,紅色假期往往為她帶來心理威脅。「好似聖誕節就係傳統缺血季節,人人外遊冇人捐血,我唔夠血會易攰、頭痛、頭暈,有生命危險」。雖然多年來都幸運地遇到有心人捐血,但也擔心會有一日不夠血。
李卓廣醫生指出,每年聖誕節、新年及復活節,天氣冷或多人外遊,血庫存量即降低,負型血量中,又以O負型血較缺。「一唔夠血,我哋會打電話畀負型血捐血者,希望佢哋即刻嚟幫手解燃眉之急」。
請支持《託「負」有心人》計劃
由於正型血和負型血互不相通,以往重型地貧患者通常只有20多歲壽命,李醫生表示,隨着醫學進步及建立了完善的輸血系統,病人壽命延長至50多歲。現時對負型血的需求,除地貧患者,還有進行心臟手術的病人、產婦及意外傷者。他呼籲市民支持《託「負」有心人》計劃,登記成為捐血人士,讓有需要的人得到適切幫助。
此外,紅十字會發言人表示,近日天氣寒冷,加上臨近節日長假期,市民捐血意欲下降,血庫存量受影響,呼籲所有血型的市民都踴躍前往該會捐血。
From:
http://hk.apple.nextmedia ... 121222/1811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