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些時候,
你被說過「越來越像誰誰誰」?
我自己倒是很容易被人影響,
大概我本身的性格也不鮮明,
除了情緒起伏較大這個缺點之外。
如果我跟一個人相處過後,
覺得很想跟這個人熟稔點,
潛意識中就會想讓對方覺得跟自己很合,
於是對方的語氣態度小動作口頭禪,
全部都會慢慢學過來。
一開始是很刻意,
到後來即使興趣已經轉移到另一個人身上,
你還是不能馬上剝掉前一個人的影子。
於是,或者後來那個人認識的,
也不是最原始的你,
即使後來那個人喜歡、或者討厭,
那也只是被染色了的,你。
有沒有覺得這一整個情節有點熟悉?
對啊,我也是在看完《春嬌與志明》之後,
才能夠如具體地揪出這個生活的片段。
在《志明與春嬌》裡面,
兩人在夜深的街上看見有人在賣貼紙,
春嬌以為他們就真的是在賣貼紙,
志明就說,這麼晚哪有人會買貼紙,
那些人其實是在「睇水」,賣貼紙只是掩飾。
春嬌反而說他,你這樣做人真想的太多,不夠簡單。
然後在《春嬌與志明》裡面,
春嬌看見夜深街上有人在洗車,覺得很奇怪,
朋友說因為在街上洗車比較便宜,
她說,不是,你沒有看CSI 嗎?
他們一定是殺了人,在毀屍滅跡,
如果有人問起,就回答說「我們在洗車」。
然後她終於發覺,
雖然覺得跟志明沒有可能再在一起,
雖然理智上很想擺脫志明;
可是在她不能控制的那一塊,
她已經變成了另外一個志明。
現實中很多時候也是這樣,
對不對?
簡單如,你為甚麼越來越容易說髒話?
又或者有沒有某種用詞語調你一說出口,
馬上就震驚自己已經把對方的口吻搬了過來。
更加不能察覺的,
或者是你口味的喜好,
選擇甚麼路線交通,
或者是對某一種陌生人的看法,
對一個地區的觀感。
那些成份,已經不能說是不是在模仿對方。
模仿太多很容易就成為習慣,
而那些習慣,也會成為了你自己的一部份,
那也已經,是你的特徵了。
不過我倒不覺得,
染上這些習慣就更難擺脫一個人。
畢竟染上這些顏色,是你的選擇,
是你選擇要跟這個人老是膩在一起,
於是時間讓你變成了另一個這個人。
只要有另外更令你感興趣的人,
你就會選擇跟另外那個人多相處,
再染上另外一系列的習性。
而那些,從前的習慣,
不會成為拖累你前進的因素,
你自會去蕪存菁,發現當中哪些習性,
可以令現在那個對象覺得你更有趣的,
你就會留下。 , GetJetso.com..
其餘的,搞不好你統統丟掉了,
也不自覺。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