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報導指,有團體本月曾訪問501名18至35歲青年,當中50%青年平日每日以手機上網逾2小時;54%受訪者表示,與家人食飯時,也手機不離手;33%青年雖認同溝通是與家人關係最重要的要素,但不足10%青年會與家人傾談。
有人認為青年人認為網上世界能取得認同感,不自覺沉迷,導致「手機低頭族」愈來愈多。這個我十分之認同。兒時住在公屋時,當時家境不太富裕。那年代,任天堂遊戲機很流行。我和弟弟求了媽媽很久,終於,因為我年終考試考到不知第幾名(好似是沒有留級罷了),終於媽媽買了一副任天堂給倆。當時,每天放學回家後,我和弟弟總會相約鄰家的小朋友,到我家打怪獸打過痛快。每當大怪獸被打到了,按鈕按上幾小時終於過關了,大家總會手舞足蹈,高聲大叫。當時,小朋友最大的成就,每過於「打爆機」。
到16,17歲時,當時手提電話不太盛行,internet亦未普及。那時,家中只得一個電話,每晚等電話的卻有幾人。通常,媽媽拿著個電話筒,便可以和三姑六婆談上兩,三個小時。無法子,我想與朋友談天,唯有大班人在樓下公園,商場聚一聚,談天說地。當時一班人,一包煙,到公園便可以胡扯一晚。談的不是外乎是近來泡了那個女生,那個同學多囂張,那個老師多變態......有時談得悶了,便到附近的戲院看電影。那年頭,星期六還有午夜場。很多時我們都不知道銀幕上的是什麼電影,總之有個地方可以讓我們嘆嘆冷氣,抽抽煙就行了。在那個沒有msn,沒有whatsapp的世界裡,人與人的關係卻很親近。每次談話,都是面對面的,我看到你的情緒起伏,你見到我的快樂不快樂,這是我人生最快樂的時光。在那個年代,根本沒有「宅男」,「宅女」這個名詞。
到了今天科技發達,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方便了。可時,大家的溝通、會面,卻反而有減無加。有什麼想講,想說,一個人呆呆地對著螢幕,手指不停地按動鍵盤,在畫面上打一大堆火星文就行了。久而久之,大家根本不會再出外,反而是躲在房內,不停的按鍵盤,按上半天。中文字過於複習,就發明了一大堆外星文,怪獸字出來。後來,智能手機盛行了,大家每天就機不離手。人人只會低著頭,忙著在畫面上「督,督,督」。每個人都只沉迷在手機的網絡世界內,好像不懂按鍵盤就成為啞巴一樣。就算一家人圍在餐桌前,大家亦只會低著頭,不停的「按,按,按」。甚至坐在你對面的,你也要與他whatsapp。這無辦法,沒有whatsapp,你根本與人溝通不到。終於,眼看很多人,三十多歲,但說話的水平就如小學生一樣,連基本與人的溝通能力,相處技巧也欠奉。
此無他,不按鍵盤,不打怪獸字,你根本就不懂講話。
「科技,令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但事實是否如此?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