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每次讀到《伊索寓言》,我也覺得<狐狸與葡萄>最後那句「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顯是「老點」小孩子。我甚至懷疑作者當時創作這篇作品之際,是否借了盲公陳的雙目,所以自我感覺良好,連丁點問題也沒察覺到。
故事中的狐狸吃不到甜美的葡萄,終究怎會可能反過來覺得它們是酸澀的?
假如你迷戀古天樂、金城武,但今生今世也得不到,我不相信你會不屑地說:「呸!這個男人一定千瘡百孔,我身畔的麻甩佬好千百倍。」假如你能吐出以上這番話,恐怕其他人憋不住向你灑聖水驅魔。
我常常說做人最緊要面對現實,將來的路方會變得好走。To be honest,這個世界最好最正的,偏生是我們得不到的東西。但最諷刺之處,就是我們最渴望得到的,永遠得不到;最渴望失去的,永遠「甩」不到,結果我們一直活在失望和沮喪之中。
因此,我老是跟身邊的朋友說:「如果九把刀終究抱得美人歸,與沈佳宜有情人終成眷屬,我百分之二百肯定他不會寫出《那些年》。」正因為他吃不到葡萄,所以才會不住的依戀那段美好的回憶。
所有最美好的故事,均發生於「吃不到的葡萄」的階段。正因為我們不曾得到,所以我們才會在腦海中暗自構想最美好的世界,儼如柏拉圖的理想國。
如今你自是明白,為何男人只會在兩種情狀下,才會向異性爆發無邊際的雄性魅力──一是求偶時期;二是被女友甩掉的時候──但當他們得到之後,便處處均是破綻。
是的,人就是這般犯賤,尤其男人。吃不到的葡萄,永遠是最甜美的。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