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資訊分享] 認購iBond時要注意甚麼?

新一批iBond於昨天開始接受市民認購。鑒於上次iBond的第一次派息時,年息率達6.08厘(即半年每$10,000派$304),加上債券價格上升,假如投資者當時沽出iBond,回報率高達10厘,所以今次政府再發行iBond,即吸引不少市民的視線,大家均希望抽到iBond,賺取一些利息,幫補因物價飛升的額外生活開支。

「買不買iBond好?認購iBond時要注意甚麼?」是筆者近日常被問到的問題。顧名思義,iBond是與通脹掛鈎的債券,每次派發的利息是參考過往6個月的通脹率而釐定。因此,當通脹率高,iBond的息率便高;但當通脹率低,iBond息率便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根據統計處的資料,本地近幾個月的通脹率開始回落,由今年一月的6.1%,至二月4.7%、三月4.9%及四月4.7%。如果通脹率持續回落,iBond的息率便會降低。雖然就算在通縮的環境下,iBond保證息率有1%,但考慮到市場上也有其他投資產品的選擇,投資iBond便有可能跑輸大市。

投資者除了要留意通脹率高低影響回報率外,也要留意銀行有沒有相關附加收費,因為這些收費會蠶食iBond的回報。一般而言,購買債券時,銀行可以收取認購費;當投資者「存放」債券在銀行時,銀行可能會收存倉費;在派發利息時,銀行可以收取利息手續費;而在債券到期時,銀行也可向投資者徵收債券贖回費。如果投資者打算在債券到期前沽出債券,他們可能要經銀行進行場外交易,而在場外交易的沽出價很多時會較債券的價值為低,投資者需要留意這點。如果投資者經交易所買賣債券,他們有可能要繳付交易徵費、其他費用及銀行手續費等。

由於收費名目甚多,筆者建議投資者應向相關銀行了解,向職員問個明白,例如由認購至沽出債券會有哪些收費,或者在未到期前沽出債券需要哪些費用,以及在哪些情況下,投資者要付額外成本等。投資者也可以考慮利用智能手機,錄下整個查詢過程,就算將來發生甚麼問題,投資者都有憑據。

至於投資者應否用孖展抽iBond,筆者相信今次市民的反應較上次踴躍,預期每人不如上次分到太多數量的iBond,加上通脹或將回落,這會影響iBond的回報,因此投資者要考慮借孖展的利息成本及iBond的回報,量力而為。最後,債券二手市場活躍度也是考慮點:投資者沽出債券始能套現,若二手市場不活躍,投資者便有機會要持有債券至到期日才能取回現金,或只能以較低的價格賣出。所以如果投資者在短時間內有資金的需要,便不宜過度抽iBond。

我個人認為若有閒錢放在銀行收近乎零的利息,不如把一些資金抽iBond,而且持貨至到期,可以收取約3厘的年息,又可從中學習債券投資,會是不錯的經驗。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