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元宵佳節,卻已不再有當年的歡天喜地,不再有當年的熱鬧非凡。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每年最期盼的並不是過年,而是元宵節,因為元宵節的時候會更有樂趣,一整晚睡不著覺。那年的此時,大街上早已掛滿各式各樣的燈籠,燈籠下面還會貼上燈謎,那時的此刻,大街上人頭攢動,有猜燈謎的,有賞花燈的,有在街上尋找偶遇的,也有等待著緣分的,男女老少各有所求,人群佔滿了馬路,根本無法通車。記得小的時候,自己也會準備一個小燈籠,點上火,提著棍,大家吃完飯後就會不約而同的到大街集合,不需要提前約定,不需要挨家挨戶的叫,只是大家自然而然的走到一起。
第一站自是賞燈,那時候小,也不會懂得真正去欣賞,只是看看有沒有什麼好玩的好看的,抑或是能不能碰上同學,夥伴,所以就是走馬觀花的逛一遍,真正期待的是第二站以及下面的活動。
第二站一般都是在11點以後,大街上陸陸續續人多起來,有敲鑼打鼓的,有放鞭炮放禮花的,有走街串巷的,有扭秧歌打鬧的,那時候就是好熱鬧,敲鑼打鼓的當中有我們的身影,放鞭炮看禮花的人群中也呆過,扭秧歌的隊伍中那更是少不了,那時候的感覺很奇怪,似乎老的少的都能夠玩到一塊去,特別是扭秧歌,一大群人圍在一起,轉著圈,手舞足蹈,雖然都不會,卻都樂在其中,不斷的有人加進來,又不斷的有人走出去,始終不覺得有什麼改變,似乎每個人都在享受自己的那份快樂,卻又感覺是一群人共同的快樂,在大街上鬧著、瘋著,差不多到2點左右的時候,也都累了,瘋夠了,開始轉戰第三場。
第三站一般都是持續到天亮的,大家一起約五、六個人,找一個朋友家一起打牌,一戰便是數個小時,那時車也少,人也小,沒有車坐,沒有地打,更沒有車開,一群人步行在大街上,路燈下到處都是一幫一幫的,有歡聲有笑語,有追逐打鬧的,有齊聲高歌的,在那個沒有隨身電話的年代裡,唯一的聯絡方式就是見面,而這種方式也讓感情更加牢固。這一群人不管是到了誰家,家長總是會拿出好吃的,好喝的,照顧著,時不時塞給你個橘子,時不時給你塊糖,卻唯獨不給自己的孩子,或許這就是鄉間人最淳樸的一面,來者是客,總怕照顧不周,卻對自己家人不理不睬的,晚上打牌的地方一般都是睡覺的火炕,因為這樣才能一晚上不冷,而家裡的長輩則只能委屈睡床了,其實一群人鬧騰著,是很難讓別人安然入眠的,即使這樣,也沒有哪一家有怨言,並且一大清早就開始準備早餐,家裡的人總會說:冬天的早晨是很冷的,不吃點熱飯怎麼能禦寒。
那時的元宵節即使玩一晚上都不會覺得累,甚至有時會覺得意猶未盡,而現在這一切都沒有了,或許是長大了,抑或是現實了,只是本來還在傳承的習俗也消失了,沒有了燈會,沒有了秧歌隊,甚至沒有了以前打牌的興致,唯一不變的或許就是不停的鞭炮聲還在提醒著自己這是過節,只是內心早已過了那份熱度,平淡的像往常一樣。時代是進步了,而那些真正的快樂卻越來越少,那些能夠觸動內心的童趣早已消失殆盡,人心的冷漠,其根源只是環境在變,一樣的人,一樣的事,卻在不同的背景下會有不同的選擇,時代的進步到底能否彌補本性的遺失?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