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不愉快經歷與「毒害性焦慮」影響兒童的腦部發展,令他們在往後的生活對壓力有過敏反應,也有較大機會出現語言、學習、溝通等問題,濫藥、患上抑鬱症的風險也比常人為高。
到底我們做些甚麼,可以避免幼兒有不愉快經歷和「毒害性焦慮」,從而有較正面的童年經驗,令腦袋更健康,成為一個更健康的成年人呢?
公共健康和親子教育該從未懷孕的母親開始。青少年男女在家或學校該接受怎樣跟伴侶相處、情緒管理及如何照顧、管教孩子的培訓。
近年的研究又告訴我們,產後抑鬱令母親無法跟初生嬰兒建立密切安全的依附關係,這些孩子長大後,會有更多精神情緒問題,甚至陷於貧窮和生活困難。研究發現,只要盡早處理好產後抑鬱,孩子跟母親的親密依附關係便可順利發展,這樣的良好依附,令孩子長大後變得更主動、熱誠和有彈性,即是他擁有更強的抗逆和生存能力。
也有研究指受虐或打罵長大的孩子,因為不愉快經歷和毒害性焦慮,長大後有較多機會患上抑鬱症和人際關係的困難。倘若學校、兒科醫生、其他照顧者能夠提高警覺和對被虐兒童有認識,及早解除他們「被虐」的痛苦,也可以大幅減低虐打而引起的腦部發展問題。加強公共教育和針對兒童服務工作人員的培訓,將有助及早識別被虐打行為。
家長或父母方面,恰當的教養方法可讓幼兒腦部健康發展;以打罵來管教,原來跟虐打沒分別。讓所有父母掌握正向親子的知識和技巧,使他們了解兒童的發展及對孩子有合理的要求,以賞識和讚許取代傳統打罵,每天花時間去了解孩子的想法,給予適當紀律和關愛,保持良好親子關係,都可以為幼兒帶來正面的成長經驗,讓他們的腦袋更健康發展。
通過家長教育,令家長學會對孩子有合理期望、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跟孩子保持良好關係……自然,孩子可享有正面的成長關係……
當然,要孩子快樂成長,父母必須快樂方能辦到。工作和生活壓力都令父母擔心不已,要令每個父母都能寫意開心地生活,似乎整個社會都要反思——我們是否該堅持高生產力和過度着重成本效益的生活方式。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