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達通面世雄霸本港電子小額支付市場多年,隨着本港銀行卡全面晶片化的年代來臨,八達通終有勁敵出現。銀通宣布,將與會員銀行明年推出晶片提款卡之餘,更藉晶片化試推電子錢包服務,包括手機電子錢包,作小額支付,且適用於兩地跨境支付服務。一場電子錢包爭奪戰,已如箭在弦。
智能手機的出現已大大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習慣,加上本港銀行在金管局推動下將於明年逐步邁向銀行卡晶片化,兩者結合使本港有望推出手機電子錢包服務。銀通副總經理曾憲求昨日表示,與會員銀行將分3階段推出晶片卡,首階段推接觸式晶片卡服務,以加強銀行卡的保安及防偽功能,以及可一卡多戶。
分三階段推出晶片卡
第2階段將推非接觸式服務,即電子錢包,持卡人可以「拍卡」的方式,作小額支付,而有關電子錢包的服務,採用格式與內地相同,未來可以作跨境支付用途,於內地30個省市的零售消費及交通費層面。第三階段擬開展手機電子錢包服務。
曾憲求預計,電子錢包服務將於明年在港澳地區試行。銀通又會就電子錢包兩地通用跟內地相關機構會緊密合作,他相信電子錢包於內地使用在技術及商業上都沒有問題,並構思未來電子錢包可選擇同時具備港元及人民幣兩個錢包。
他續稱,初期推出的電子錢包主要應用於零售消費的試點,未來使用範圍或擴展至交通方面,該公司亦有與港鐵(066)洽談合作,有信心雙方可達成協議。對於電子錢包內存金額上限,會員行共識是不會遜於市場水平。目前八達通的內存金額上限為1000元。
就銀通推電子錢包是否與八達通「爭食」,他回應指,本港小額支付市場很大,現時以現鈔支付比例佔70%,因此各有發展空間,並不存在「爭食」問題。
手機錢包類似八達通,只是將拍卡改為拍手機來作小額支付,他認為,使用手機錢包需時數年形成習慣。銀通又構思,將信用卡服務放置在手機上,但需銀行及商戶配合。
銀通的會員行包括中銀香港(2388)、東亞銀行(0023)、永隆、永亨(302)、上海商業、南洋商業及集友銀行,將率先於明年初開始陸續將客戶的提款卡,由磁帶更換為晶片。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