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資訊分享] 什麼年紀做什麼和誰結婚,不都是我自己的事

剩女和剩男被爸媽逼著嫁這事,古已有之,只是神話裡表達方式不同。比如宙斯要讓孫子佩琉斯去娶海神的女兒忒提斯,忒提斯不要,被宙斯使了花招最後玉成,讓佩琉斯和忒提斯生了阿喀琉斯——這和現在上海人民公園裡掛兒子女兒信息求娶嫁的爸媽,心態相去不遠。格林童話裡遍地都是公主找人嫁、王子找人娶的事兒,評書裡小英雄美丈夫經常被小姐繡球拋中,或者比武招親不小心贏了個媳婦。《紅樓夢》裡有個傅秋芳很苦,二十三歲了(那時節算老姑娘了),才貌雙全,但又拉不下臉來求嫁,只好靠倆女人到處走著,其實也順帶相一相男人。康拉德還是誰,以前談奧斯丁的小說裡,就是在討論一個「可嫁性」(marriableness?似乎是這詞)。按現代標準,這樣求嫁求娶的都會被歸做剩男女,只是人家表達得婉約些而已。

媒人這職業就此應運而生。我們這裡,許多老阿姨都是當代王婆,認為保媒拉縴是積德事。這類阿姨經常反客為主,興致盎然的追問你的興趣和歷史,談論她先知先覺、早已為你相好的一堆選擇。馬拉默德有個小說叫《魔桶》,一個猶太媒人家藏一個魔桶,裝滿了各類女孩的資料,幾乎到了有求必應的地步。我們這裡的老太太不稀得用這個,也不使電腦,東西全裝她們的大腦裡,偶爾有個皺巴巴的小本兒。倒背如流,有求必應,花團錦簇,明碼標價,而且潑辣大膽,總能追得來打聽的人面紅耳赤,覺得自己不多挑幾個,根本就是虧欠了人家老太太似的。

但是這類老媒人最大的功能,其實還是和剩男女的父母們。年齡相仿的一堆人坐在一起,總是談著業務呢(好像買黃瓜呢),就開始長吁短嘆。媒人們善誇,不說人不是,但此時也會感嘆一聲說,某姑娘某小夥人倒是好,就是年紀有點大,有些「想不開」。然後父母們紛紛拍大腿,正是正是啊!從此和媒人成了莫逆之交,回頭訓兒子女兒時也多了份底氣。

剩男女的心態,十八年前《我愛我家》裡有段很好玩的話,摘錄:
志新:個人問題還沒解決吧?大齡女青年是比就業更嚴重的社會問題喲!多少不安定不
團結的因素都打你們這兒來的……
燕紅:你還別說這麼損,自個兒不也打著光棍嗎?

志新:那是我眼高!多少姑娘追我!漂亮的,有錢的,洋妞,排隊!拿號!按單雙日,
分初複賽!像你「老玉米」這樣兒的,要到門兒上我都不打發!

……
志新:(懇切地)我也這歲數了我容易嗎?那真好的有幾個守身如玉地等著咱的?

包袱不算,這對話裡可提煉的心態:
外界眼光:「不安定不團結因素」。

自身利好:可選擇性。

隱憂:「真好的有幾個等著咱?」

這片兒裡,志新和燕紅是明擺的俏冤家,純抹不開面子而已。但往遠了推,最後很容易歸結到這麼個心態:
「還沒碰到合適的,我是覺得得多挑挑多選選,不想隨便就娶了嫁了;但外頭對這狀態有歧視,自己有時也怕等不到了……」

往根梢裡尋的話,其實是這麼回事:
問:為什麼到那年紀非得嫁/娶呢?誰規定那個年齡就得嫁/娶呢?

回答一般比較模糊。慣例性的: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答非所問的:你到這個年紀不嫁不娶以後就麻煩啦!外界眼光型的:你這麼嫁不出去別人當你怎麼著了呢!

所以到最後,剩男女無非是這麼個狀態:
過去某些時代,二十歲的女孩兒已經算剩女了,所以不能拿歷史作數。無非是如今大眾環境下,大多數的(注意,僅僅是大多數的,而已)男女都在三十歲前完了婚,沒完婚的,以父母為首的外界就開始對你表現出憂心如焚來。王小波所謂「周圍有一種熱烘烘的氣氛,好像每個人都在關心我」,即如此也。

舊時代的生活是慣例性的,不時不食,熟人圈子,什麼事都講個習慣和時節。所以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之類的隱約是個標準。我們小時候,老師家長會教導不許早戀;大學畢業,爸媽又會開始急著想找伴兒。新時代的標準,你得合著轍壓著韻來。
, GetJetso.com -購物優惠..
許多爸媽的標準裡,總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肯定都是大學畢業就找了男朋友,一邊讀研一邊談完了戀愛,碩士一畢業就結了婚買了車供了房,二十七八養上了孩子,過幾年男的事業有成女的成了貴人少奶奶孩子可愛得滿地爬都進外語教課的重點小學了……諸如此類。

周圍的「熱烘烘的氣氛」,會跟念廣告一樣告誡你,如何生活才能過上一種廣告式的生活。在什麼年紀吃什麼穿什麼,做什麼工作約會什麼女孩,娶什麼老婆嫁什麼男人住什麼房子。當這些大致合於標準時,就能在他人的閒談裡被貼上「那家日子過得還不錯」,然後成為「別人家怎麼怎麼樣,你再看看你」這一對話裡的「別人家」。個體的差異,個人的感情經歷,生活,目標,愛與恨,一言難盡,都抵不上一句「那你看別人家怎麼就在XX歲時就XX了哪?」

世上本來就沒有剩男或剩女。到最後,這無非是一種大眾意見歸納出來的概念,而已。你想說「餵這是我自己的事你管得著嗎?」但是抱歉,在許多氛圍裡,你的事都不只是你自己的事。
, GetJetso.com -著數網..
大概兩年多前,我媽半開玩笑半認真對某人說:「你不要甩掉張佳瑋呀。他都二十六七了,你要是甩掉他,他再也找不到對象了的。」

我兩年前籌劃出國時,我媽在擔心,說我三十歲時居然還會在國外讀書。我上個月回答某個提問時,也有人疑慮說「你都二十八了還不上岸(上岸指找個固定單位,開始交社保等)。」去鄉下時也總有親戚問我什麼時候要孩子,什麼時候回故鄉,如果要呆在上海的話那要供哪裡的房子,如果要呆在國外的話那打算呆哪裡,等等,等等。

他們全都沒有惡意,他們普遍建議的是一種大眾認可的、低風險的生活方式。實際上,所有被認做剩男女的男女們,他們急匆匆的爸媽和周圍火急火燎的媒人們,都是在推銷一種更靠譜、更標準、更可以被拿出去作為「標準模範夫妻」談資而存在的生活模式。
, GetJetso.com -美容優惠..
如果人生可以過得開心,順便還滿足了「標準模範夫妻」的標準,固然是好。但人生如果單為了滿足「標準模範夫妻」而活而嫁而娶,就很怪異了。所以最後,也只好回一句:
「哎,這些都是我自己的事啦。」

順便延伸開去,這是我的私人理解:任何男女感情,包括人和人的相處,趣味、愛好、生活質量、經濟條件、性格,都重要,但重中之重是,是否保有寬容開放,肯溝通的習慣。因為凡人與人交往,不可能沒有糾葛。對對方認可的生活模式的承認,能夠和對方合理溝通,求同存異,能講道理,日子才過得下去,所謂「有商有量才算是過日子」。而對他人生活方式的認可,並不一定意味著盲從。一個足夠開明的時代,理當允許不同的生活模式存在。所以到最後,針對所有「熱烘烘的關心」和「別人家都已經怎麼怎麼樣啦」,無非就是這一句話:

「別人的事歸別人。我想在什麼年紀做什麼事愛上什麼人和什麼人結婚或不結婚在一起生活,這不都是我自己的事嗎?」 , GetJetso.com -股票討論..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