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資訊分享] 莫讓孩子「智力厭食」

杜勇剛滿2歲時爸媽就開始教他學寫字,3歲開始學計算,4歲前就參加了許多比賽,捧回不少獎盃。杜勇的爸媽覺得兒子是個天才,不僅安排了家教老師開始對他進行鋼琴、繪畫的同步訓練,同時還讓孩子學英語。杜勇常常從一個班下課,又急急忙忙向另一個班奔去。上了小學後,媽媽嫌杜勇加減計算速度太慢,又給他報了數學班。經過一段時間的「速成」後,杜勇雖然比以前運算得更快,但媽媽發現他的錯誤也比以前多了。新學期開學後,杜勇漸漸對學習失去了以往的那種興趣,不僅上課時經常「中」「英」文混淆,學習成績也直線下降,連老師都幾乎對他失去了信心……

點評:

孩子在飲食上的厭食,家長都很注意調整,孩子的「智力厭食」卻為許多家長所忽略。近幾年來,許多年輕的家長把全面教育和特長學習當作提高孩子素質的重要內容,為此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財力。他們讓孩子在週末和寒暑假補課、學彈琴、學繪畫……可令人困惑的是,這樣做的結果卻往往事與願違,孩子的學習興趣不升反降。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在於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給予過多的智力刺激,使孩子的求知慾望和興趣減弱,患上了「智力厭食症」。

為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智力發展環境是必要的,但凡事都要適度,只有符合孩子心理發展特點的智力刺激,對身心發展才有積極作用。這和飲食上的厭食一樣,吃得過多過飽,就會促使他出現厭食症。同樣,在智力培養中,如果家長按照自己的意願,過多地給予孩子被動刺激,也會使孩子出現「智力厭食症」。

家長在給孩子智力刺激時,要注意刺激的數量、程度,最好使孩子感到「還很想吃」,讓孩子在學習中保持一定程度的「飢餓感」,有利於激發其下一步的興趣和求知慾。

和成年人一樣,孩子的需要是興趣、動機形成的前提。因此,在孩子產生需要時,就要避免過多地給予不適宜的刺激,如在選擇圖書、玩具時,應從孩子的需要出發,不在於多、雜,讓孩子形成比較穩定的興趣。

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在與孩子相處時,不應把孩子的時間都安排在「智力開發」上,應當經常製造一種輕鬆相處的環境,改變生硬的方法,寓教於樂才能引發孩子的求知慾。比如在給孩子講故事時,在最關鍵的地方注意稍做停頓,啟發孩子自己去「續尾巴」,這一方面有利於培養他的想像、判斷、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使孩子產生迫切希望瞭解故事發展的心理需要。

孩子「智力厭食」的出現,可能是由於孩子的興趣不穩定,但更多的原因在於家長只為孩子創造了物質上的條件,而忽視了對其正確有度的引導。如果學習壓力過重,孩子的身心都會不堪重負。重負下的孩子不僅易對事物缺乏興趣和好奇心,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而且長大後也會競爭力弱,不善為人處事。所以,望子成龍的家長,也要慎防孩子「智力厭食」。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