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比戀更冷》。這是《安娜•卡列尼娜》電影版的一個名字,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托爾斯泰的這部名著讓許多女明星為安娜這個角色發癢。我手裡這個版本的主演是蘇菲•瑪索。蘇菲•瑪索也是我喜歡的。但看完之後才發現,這部片子並不令我滿意。原本是滿漢全席的原料,放到餐桌上的卻是一道水果拼盤。或許始終最能讓我動容的,也還只是《愛比戀更冷》這個別名和蘇菲•瑪索的眼睛而已。
當然,這是可以原諒的。一篇普通的小說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尚且會面目全非,何況容量如此豐富的名著。雖然損耗得如若天壤,但總算視覺上還有些營養。於是,一路看下去,便是這樣一則市民**故事:邂逅,示愛,男方狂熱追求,女方猶疑不定。然後碰撞,燃燒,懷了羞恥的孕,對內必須面對家庭,對外必須面對輿論。——最可怕的是,愛情的源頭在不知不覺間已經變得渾濁。相愛的人在經歷了最親密的階段之後,開始有間隙,開始了彼此的疏離和傷害:他去劇院陪母親看戲,作為地下情人的她不能忍受獨自在家的孤單。一個女人向他飛媚眼,名不正言不順的她遏制不住自己的疑猜。而他也開始對她的痛苦無謂,對她的脆弱輕慢。她使小性,說後天必須去鄉間旅居,他說他後天要見母親,她說你明天可以去,他說我明天要去見律師。她固執己見。他說:我的忍耐是有限的。她說:你到底想怎樣?他說她:你簡直不可理喻!說完之後,他離開。安娜照著鏡中的自己,容顏憔悴。她正被愛厭棄,自己也厭棄自己。內憂加上外患,她就走進了崩潰和瘋狂。
這也就是愛了吧。雖然沒有正式結婚。到了一定階段,愛比戀,確實更冷。冷,是冷淡,冷峻,冷清,冷落。不處理好這些冷,就是冷漠,冷峭,冷凝,冷死。
每個正常的男女,都要戀愛。戀和愛,終究是如此不同。戀是淺,愛是深。戀是晶瑩剔透,愛是色彩斑斕。戀是風花雪月,沒有那麼多塵世的牽絆。愛是柴米油鹽,多的是凡俗的糾葛。戀的時候,油珠是琥珀。女人要買紅色康乃馨,男人就決不說買黃色。男人要買方形熱水器,女人再喜歡圓的,也會靠在男人肩上說方的有個性。結婚之後,原形畢露。琥珀漸漸軟化成油珠,誰都想把對方不順眼的地方擦乾淨,誰都想用自己壺裡的水替對方洗澡。於是,越洗越疼,越洗越不能忍受,直至赤膊相向,頭破血流。
愛,真的比戀更冷。也更需要冷。因為戀可以是一個輕盈的過場戲,愛卻是一折接一折的正劇。一場正劇要唱到幕落,沒有掌握節奏的冷靜理性,是一定會把嗓子燒壞的。
愛比戀更冷。所以,愛是艱難的。因為愛注定要泡在最具體的生活中,與無數瑣碎的細節泥沙俱下。而在這泥沙中勝利淘出的,才是真正的金子。——依然如同洗澡。只是這澡是冷水浴。經過了冷水浴的愛,才會擁有真正值得信任的健康和恆久。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