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父母學堂] 嬰兒常見的發燒原因及處理方法

一旦寶寶發燒,父母就像熱鍋上的螞蟻般,甚至急得想帶出門給醫師看,或想盡各種辦法要讓寶寶退燒。其實,面對發燒,父母有必要了解其對身體的意義,以及學會採取適合的應對措施,才能在兼顧寶寶健康下,自己也不會過於恐慌,更不會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

發燒是疾病的症狀表現
寶寶如果發燒了,父母就容易慌了手腳,很怕「燒」出問題,甚至是燒壞腦子,寶寶發燒的本身並不可怕,而是要注意「為什麼會發燒」;至於「發燒會燒壞腦子」一說,在醫學上並無根據,通常41℃以下的發燒不會對腦神經組織直接造成傷害,極度高燒有時會使意識出現程度不等的異常,但目前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高燒本身會對神經組織造成永久性的傷害。發燒是疾病的症狀表現之一,必須解除發燒背後的原因,才能真正幫寶寶退燒。

寶寶發燒了嗎?
寶寶怎樣才算發燒了呢?寶寶的體溫一般都在38℃以下,發燒的定義為寶寶身體內部的中心體溫(腦部下視丘)超過38℃以上,若是介於37.5℃與38℃間的體溫可能正常,也可能是低度發燒,必須參考前後測量的體溫與其他症狀判斷是否有發燒現象。
此外,傳統用手摸寶寶的額頭或皮膚的方式,判斷有沒有發燒的方法是很不準確的,若是用手摸皮膚感覺到寶寶發燒時,一定要再用體溫計測量,才能正確判斷寶寶有沒有發燒。

測量寶寶體溫的方式
測量寶寶體溫的方式有很多種,包括耳溫、口溫、腋溫、肛溫、背溫和額溫等,其中以「用耳溫槍量耳溫」為現代父母最常使用的方式。以下分別說明各種測量寶寶體溫的方式:

肛溫:肛溫是最接近身體內部的中心溫度,肛溫是最準確量測體溫的一個方式,但因為量肛溫的電子體溫計需靜置約1分鐘,發出嗶聲才可判讀,其他體溫計則需靜置1至3分鐘後,才能判讀體溫,寶寶通常無法乖乖配合量測,因此現在多以與肛溫的相關性很高的耳溫替代。

耳溫:耳溫槍是以感測器來感測物體所放射出的熱輻射,而測得物體的溫度,量的時候必須注意耳溫槍在耳朵裡面的角度要正確,而且也必須定期校正耳溫槍,以免失去準確性。但陳志榮醫師提醒,3個月大以下嬰兒因為耳道小,耳溫常不準確,所以不建議使用,量耳溫的方式只適用於3個月大以上嬰兒。此外,如果兩耳量出來的溫度不同時,應該多量幾次,以較高溫度為準。

口溫:從口中測得的體溫稱為「口溫」,口溫平均比肛溫低0.5℃,而且易受口中食物的影響,吃完熱食或冷飲之後,最好經過30分鐘之後再測量。因為測量口溫必須將溫度計置於舌下,建議5歲以上的孩童才能量口溫。

腋溫:腋溫平均比肛溫低0.8℃,而且容易受到皮膚黏膜血管收縮或流汗等因素的影響,測出的是體表溫度,較不準確。

背溫:3個月大以下嬰兒,不適合量耳溫,尤其是1個月以下的寶寶,因為還不太會亂動,測量體溫可以量「背溫」。背溫測量方式是寶寶平躺後,將溫度計放在兩個肩胛骨之間,測量10分鐘,測量出的溫度則需再增加0.8~1℃才會等於實際溫度。

額溫:「額溫」即測量額頭的溫度,但是因為用額溫槍或紅外線測量皮膚表面,常有嚴重低估真正體溫的現象,所以不建議常規使用。

造成寶寶發燒的可能原因
一般常見的發燒原因其實很多,95%的寶寶發燒是因為感染所致,最常發生的是病毒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分為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腺炎、哮吼、急性鼻竇炎等)及下呼吸道感染(如急性細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及肺炎等)或胃腸道感染。而這些疾病的致病原大部分為病毒感染,例如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副流感病毒、輪狀病毒、諾羅病毒等;少部分則是細菌(如黴漿菌、肺炎鏈球菌、披衣菌、沙門氏桿菌等)。
當然,寶寶發燒的真正原因應交由醫護人員診斷確定,爸媽面對寶寶發燒時,更要注意的是發燒的合併症狀,例如:咳嗽、流鼻水、腹瀉、嘔吐或顫抖、畏冷等等,以及寶寶何時開始發燒、燒了多久等資訊,在就醫時提供給醫師參考、診斷。

不用急著幫寶寶退燒?
許多父母一發現寶寶發燒後,就很驚慌地馬上帶寶寶去就醫,甚至馬上就用退燒藥幫寶寶退燒。寶發燒的溫度不等於疾病的嚴重度,並不是寶寶體溫越高、疾病也會越嚴重;最重要的還是要看寶寶發燒的合併症狀,若是寶寶的精神活動力還不錯,食欲也正常,就不需要急著幫寶寶退燒,發燒是因各種疾病引起的身體防衛性反應,適度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因此若寶寶體溫升高時,精神活動力和食欲都很正常,爸媽便可不必急著半夜掛急診找醫生,也不需要馬上用退燒藥讓寶寶退燒,可以等到白天再到門診就醫。

寶寶發燒的處理
體溫低於39℃時
一般若是寶寶發燒的溫度低於39℃,但是精神活動力和食欲都還算正常,僅需多補充水分即可,不需要著急地給予退燒藥;若寶寶出現寒顫或手腳冰冷的狀況時,應先給予適度的衣服或添加蓋被,不要讓寶寶睡冰枕或貼退熱貼,待體溫升高後,再依情況給予冰枕或用溫水擦澡散熱。

體溫高於39℃時
若是寶寶發燒的溫度高於39℃,則可以使用藥物來退燒,陳志榮醫師說明,吃下一包退燒藥後,約等個一小時再量體溫,只要比服藥前溫度降低即可,不能期望一下降到平日的正常溫度(因為引起發燒的真正原因尚未解決,無法馬上降到正常溫度);若溫度還未降低,約兩個小時後可使用另一種退燒藥物,如果溫度仍降不下來,表示已不是單純吃退燒藥可退燒了,一定要立即就醫檢查。

需要立即退燒的情況
若是寶寶有以下病史,則建議寶寶發燒就應立即就醫:
1.熱痙攣:伴隨著發燒的肢體抽搐稱為熱痙攣,通常發燒在39度以上才會出現熱痙攣,在開始發燒後24小時內出現抽搐現象,抽搐常在體溫急遽上升時出現,少數在退燒時出現。
2.肺病:寶寶有先天性或後天的肺病。
3.併發心臟衰竭之心臟病或發紺性心臟病
4.貧血:例如慢性的地中海型貧血。
5.糖尿病與其他代謝異常。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