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港女疑患上「北妹恐懼症」

最近,香港電台拍攝了一個引來滿城熱話的節目,叫做「偷聽男人心」,裡面說了一些男人的心裡話,也探討了一下為何香港會多「剩女」的原因。男人和女人對這個節目的觀感都不相同,有的認同,有的卻持相反意見。

由於對很多香港男士的目標不再只局限於香港女士,某些女士開始思考如何能加強自己的競爭力。但仍有一部份女士,卻反其道而行,大鑼大鼓地為自己的行為辯護,並將箭頭對著意見不同的男男女女。也有部份女士,懷疑患上「北妹恐懼症」,一方面不忿內地女子外表漂亮、溫柔大方、善解人意;另一方面,不屑內地女子為求達到目的,使盡手段、矯情做作、虛情假意。於是,一股恐懼北妹之風在某些香港女士心底慢慢形成,進而凝聚,再進而開始肆虐。

港女疑患上「北妹恐懼症」圖片1
藝人林峯和內地女模特兒潘霜霜一事,更為這股恐慌加添了加強劑,使得香港除了前陣子的「盲搶鹽」事件外,再加了一個「北妹恐懼症」。而這股恐懼症並沒有專家學者能夠清除,反而有部份傳媒及專欄作家,加鹽加醋,加辣椒加蠔油,大肆炒作。

其實,香港的所謂「北妹」並不是北方人,只不過香港人習慣將香港以北的女人稱作北妹。根據資料顯示,潘霜霜是浙江人,是比江南還要南的南方人。

如果以港本位的思想發展下去,香港以北的都叫北方人,將大大顛覆傳統說法。如果情況繼續深化下去的話,住在九龍和新界的人也將被列入北方人之列。

有專欄作家陶才子分析,內地近年極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變相推崇惟金錢是從,傳統道德觀念崩潰。陶才子又謂,港女不會輕易完全放棄某些道德底線,反之內地佳麗會令人感到她們更把握得之不易機會。

陶才子的分析真確與否,實屬見仁見智。各地娛樂圈的緋聞、桃色、交易,都各有各的精彩。道德底線的分野,其實視乎個人多過地域,尤其家庭的教育至為重要。而且,內地地域之廣,是香港的8700倍。各地情況更是相差甚遠,強行將內地女子標籤為某種類型,本身已是一種荒謬。詳見拙作《對著幹》&《中國的南與北》!

港女疑患上「北妹恐懼症」圖片2
陶才子又指出,林峯本身也非香港土生土長,其愛情觀不見得會跟港女投契。陶才子提的這點很奇怪。因為林峯兩歲時隨家人到香港定居。小學時就讀蘇浙小學,中學時就讀於聖保祿書院。其後升讀廈門大學建築系先修班,之後到美國的南加州大學讀了一年,18歲回港。

在個人體格成長和建立個人價值觀最重要的孩童時期、小學及中學,林峯都在香港度過,為何其愛情觀會不見得跟港女投契?難道非要在香港出生,愛情觀才會跟港女投契嗎?那麼,馬英九的愛情觀會和港女非常投契了?

或者,陶才子會認為:在贊育醫院出世的人的愛情觀會和同在贊育醫院出世的更為投契?在廣華醫院出世的人的愛情觀會和同在廣華醫院出世的更為投契?這種想法真教人摸不著頭腦!

香港本來就是一個移民城市,廣納來自五湖四海,世界各地的人。(祥見拙作《香港人的籍貫及方言》&《香港的移民潮及世代》)。香港人口組成也是集大成,如同中國融合各個少數民族的縮影。分別就是,香港發展得快,內地發展得慢。

港女疑患上「北妹恐懼症」圖片3
現在是全球化的年代,世界的距離日漸縮短,各地交流日漸頻繁。內地和香港的距離更是一衣帶水,交流更是炙熱,和內地的聯繫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當然,香港有香港的獨特,我們對香港的認同感和感情沒有什麼可以替代的。就是因為這樣,有些人不免有排外心理,認為不是在香港出世的人都是他者(Other)。就連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專欄作家如陶才子也不能免俗,把林峯當作外人。

按這個標準,陳方安生也是外人,因為她祖藉安徽,1940年出生於上海,七歲才來香港,應該是名符其實的北方人。李鵬飛也是1940年於山東煙台出世,1954年才到香港定居。李卓人也是1957年於廣東出世,1959年才到香港定居。這些人難道都是外人嗎?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