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父母學堂] 嬰兒為什麼有黃疸?

新生兒黃疸的原因和成人不同,成人黃疸幾乎都是因為疾病(尤其是肝膽病變)所致。而正常新生兒則是因紅血球壽命短,肝臟代謝功能較差,所以導致紅血球轉變而來的未接合型膽紅素增加而引起黃疸。因此,正常初生嬰兒在出生一天後,膚色就逐漸泛黃,在第3、4天達到高峰(黃疸指數67),大約過一星期就漸漸消退,10天左右就看不出有黃疸的現象。這種情形也叫做「生理性黃疸」這種黃疸和人種也有關係,東亞人種比其他白人、黑人會有更高的黃疸指數(可高達12左右)。

有些新生兒黃疸上升太早,出生後不到一天就變黃,或者黃疸上升太快(一天內上升超過5),上升太高,甚至10天尚未消退。這些情形可能是疾病的表徵,就是所謂的「病理性黃疸」需要積極找出病因加以治療。常見「病理性黃疸」的原因可以分成下列幾項:

一、過量產生膽紅素(紅血球破壞增加):
1.溶血:例如母親血型O型,有較多的抗A或抗B的抗體,如嬰兒血型為A或B就有機會受到母體傳過來的抗體攻擊,而導致紅血球破壞也就是溶血。其他如有蠶豆症的嬰兒,因為紅血球內缺乏一種抗氧化的酵素,使得紅血球容易被破壞溶血,這是很常見的黃疸原因。
2.血液滲出血管外,例如皮下瘀血、頭皮下出血或其他內部出血,均因紅血球破壞吸收而致黃疸。

二、肝臟分泌及排出膽紅素太少:
除了一些先天性少見的遺傳性疾病外,常見的原因就是如餵食母奶、甲狀腺機能低下以及膽道阻塞。餵食母奶常有較高程度的黃疸,而且持續不退的時間也較久,主要是因為母奶內某些成分(如非酯化的脂肪酸),會抑制肝臟代謝膽紅素的功能。不過,倒不必因此改吃嬰兒奶粉,研究顯示母奶引起的黃疸較不會導致併發症,只要母奶暫停48小時就可以加速黃疸消退。而甲狀腺功能低下,除了引起黃疸不退外,也會影響生長,甚至智力發展,現在嬰兒出生後大都做過先天性疾病篩檢,甲狀腺功能低下多可早期治療。至於膽道阻塞,特別是所謂膽管閉鎖,糞便常呈灰白色,而且黃疸不退,甚至更嚴重,需要早期手術。

三、膽紅素產生過多,排出過少兼有的情形:
最常見的是先天性感染,如胎兒時期感染的先天性德國麻疹、弓漿蟲、巨細胞病毒、售疹病毒,以及梅毒均會導致肝脾腫大和持續黃疸。出生後的細菌感染,包括尿路感染、敗血症等等,均可能以黃疸不退來表現。最近就有幾位嬰兒黃疸不退,檢查後才發現小便培養長出了細菌,經過適當抗生素治療很快好轉。

四、其他:
如早產兒以及母親有糖尿病的嬰兒都可能會有較高的黃疸,需要特別留意。

黃疸過高會有什麼後遺症呢?主要是膽紅素會沈積在腦部因而造成智力、行動上的障礙,就是所謂的「核黃疸」。病人會有哭聲尖銳、厭食、嗜睡、後期有不安、肌肉張力異常、呼吸不規則,甚至死亡。長期後遺症則為耳聾及行動障礙、心智異常。

有些祖父母以身上貼紅紙方式來退黃疸,沒有及早送醫,因此釀成莫大遺憾。其實,新生兒黃疸除了針對可能病因治療外,基本的處理並不危險,而且常有不錯的效果,處理的方法包括照光治療及換血治療等。

照光治療的原理,是用特定波長(425475nm)的光線照射可以分解膽紅素,不過照光時也要注意保護兩眼以及生殖器官。有些家長將嬰兒置於強烈太陽光下曝曬,這是相當危險又效果不彰的作法。嬰兒可能會因而脫水休克,強烈的光線也會傷及視力。

大多數黃疸,照光均可減輕,少數較嚴重的黃疸就需要做「換血治療」,顧名思義「換血」就是先將病童體內高黃疸的血液抽出,再將沒有黃疸的血液慢慢輸進病童體內。這種交換血液是透過肚臍內的血管來達成,也是一個相當安全的治療方法。

總而言之,雖然新生兒黃疸大多會自然消退,不過為人父母還是要注意,只要覺得嬰兒太黃或者一個多星期以上黃疸還沒退,就應趕快就醫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曾有個病例,家裡使用的都是燈泡式的「藝術燈」,因為光線偏黃,所以不易看出小孩黃疸,差點延遲了黃疸的診斷。因此對於新生兒黃疸,家長及醫護人員均需有高度的警覺心。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