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長沙灣大埔道豪宅爾登華庭對面,距離大路約20呎的山坡上,兩塊大石之間窩居着一名「都市穴居人」,這位老人家過着穴居生活已有20年,自去年開始,他鄉間的兒子來港定居後,曾不下100次上山勸老父回歸文明社會,但都遭到拒絕。日前颱風「巨爵」襲港,兒子擔心老父安危,昨日再度上山游說他回家安享晚年,結果被老父持樹枝追打驅趕,最後要驚動警員調停,但穴居漢仍堅持繼續穴居生活。
這位都市穴居人梁伯,滿頭銀髮,已年屆72歲,他是東莞人,據稱他年輕時在鄉間是大地主,文革期間曾遭批鬥,生活艱苦,其後偷渡來港與兄長同住,並當上建築工人,平日喜歡去旅行及過大自然生活。
早年本港建築業蓬勃,他一日可賺1,000元,以當年而言已是「搵到錢」,然而好景不常,他50餘歲時面臨失業,疑因此上山獨居,變成了都市穴居人
居爾登華庭對面山頭
梁最初在荃威花園附近的山頭穴居了10年,其後因為受到當局發展影響,他便遷到長沙灣大埔道爾登華庭對面的山頭,繼續他的穴居生活,一住又住了10年。梁伯這個穴居小天地,在山頭兩塊大石組成,入口是樹枝、竹枝搭建帳篷,居所位於大石之間、面積不足50平方呎、天花是破帆布、床是舊木板,木板上放滿爛鐵罐和碗碟。
山洞外鋪滿竹棚,竹棚上掛梁伯的衣服,梁伯雖然年紀老邁,但精神抖擻,平日在山中撿柴枝生火,捉溪澗的小魚煮食,或在山中摘瓜果充飢,20年來大部份時間都過着這樣原始生活。據梁伯的40歲兒子阿輝表示,其實這些年來,妻子和一些親戚不時都會上山探望,有時梁伯在山上找不到食物,都會下山撿爛鐵變賣,或找開燒臘檔的姪兒接濟,亦會買一些米糧上山煮食。
阿輝去年由妻子申請單程證來港定居後,便積極上山勸老父回家一同生活,但經過不下100次的努力,都被老父嚴詞拒絕。阿輝說,父親的「家」沒有電,他曾送手機、手錶和日曆給老父,但都被一一拒絕,近日他知父親身體有病,屙血屙了十幾日,加上日前颱風襲港,他擔心父親在山上有危險,昨日下午1時便上山探父。
兒子心願 希望阿爸落山享晚年
「阿爸70幾歲人,近排一直屙血,好希望阿爸聽我勸落山,申請間公屋,安享晚年。」穴居人梁伯的次子阿輝昨晚接受訪問時透露心聲。他說昨日老父穴居一事曝光令他深感困擾,害怕被當不孝子,當問及事件鬧大,老父可能被逼遷,他說最希望老父能夠離開穴居地,重投社會。
梁伯早年留下妻子及兩名兩子來港謀生,阿輝說:「老實講,我同佢一齊生活機會唔多,但始終骨肉親情,真係唔忍心佢喺山頭生活,所以舊年嚟香港定居之後,周不時去探佢,游說佢,可惜都唔成功。」
不肯領綜援
兄長及母親現時仍居內地,獨個在港的阿輝說老父性格偏執得令人難以接受,他說早前成功替父親申請到綜援,但老父卻以自己生於1937年,指身份證上出生日期誤為「1938年」,堅持資料有錯,不肯去銀行拿取綜援金,令他哭笑不得。
他續稱,老父多年隱居山上,長期以瓜果,小魚為食物,擔心他營養不良,早前更得知他連續十多日屙血患病,
加上日前颱風巨爵襲港,他與妻子及三名兒女好不掛念,因此昨日登山希望說服父親下山,豈料卻不歡而散,十分懊惱。本報記者
專家之言:能自我照顧 有權自由生活
大埔道穴居人遺世獨居20多年,遠離親人社會,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指,事件反映長者難與家人共處的困境,原因與個人性格、生活習慣不同有關,長者想過自己的生活,又無經濟能力,在香港的居住環境而言往往感到無奈。至於穴居老伯是否有偏激反社會性格則難以一概而論。
長者安居服務協會總幹事馬錦華則表示,體諒穴居老伯的家人屢遭拒絕的苦況。
他指個別長者性格固執,對一些數十年來的習慣十分堅持,勉強長者及家人同住只會令雙方受折磨,這些爭拗是「清官難審」,建議家人找專業社工協助游說。
律師鄧達明則指,老伯有權選擇自己生活方式,除非家人向法院申請,強制帶老伯檢驗,證明他無自我照顧能力或精神有問題,才可安排老伯接受監管。本報記者
[
本帖最後由 mercurywong 於 2009-9-18 06:45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