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香港] 仔街市老而彌堅,原貌活化

已落實保存流線外牆和大型簷篷等建築特色的灣仔街市重建計劃,上月完成保存部分的維護工程,並清拆後半部逾55%樓面,以興建地基和上蓋住宅。市建局勘察後發現,這座已有72年歷史的建築,堅固程度不減當年,石屎強度較同期樓宇高近1倍,未來毋須改建便可原貌活化,作為商場和住宅出入口。

屬三級歷史建築的灣仔街市,重建方案爭議多年,去年市建局落實「主體保育」,保存前半部分逾45%樓面,將最具特色的流線形外牆、活窗及牆外簷篷保留,後半部分則要清拆。至今年4月市建局清拆時,發現內部屬獨特的鋼架式結構,局方決定詳細勘察,解構灣仔街市的建築技術及作歷史存檔。

市建局執行董事林志良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勘察報告已完成,工程人員已重繪整個建築物的所有圖則、記錄有建築特色的外形及尺寸等,並分析鋼架的結構佈局和接合技術。

他指出,市建局已在元朗設倉庫保存部分鋼架結構,「若大學界想了解1930年代的建築技術,可借閱報告及實物考察,作一個很好的研究教材」。

勘察報告更顯示,建築物的石屎強度達27N/mm2(牛頓/平方毫米),較1930年代的15N/mm2強度標準高近1倍,該結構鋼架的強度亦達280至300N/mm2,超出一般要求的250N/mm2約一成。

負責勘察的市建局規格及合約管理總經理潘信榮說,報告反映灣仔街市結構堅固,「灣仔街市日常十分潮濕,但水分甚少穿透石屎層板侵蝕鋼架,足見表面石屎密度十分高,保護內部結構」。

他指街市日後毋須大規劃改建或加建鞏固支柱,內部通透廣闊的空間可望保存,外牆簷篷亦可原貌保留,不會清拆更換。現時後半部建築已清拆平整準備打樁,明年可開展上蓋工程,住宅大樓將於2013年落成,街市正門將成為日後住宅和商場的出入口,令該處重現昔日人來人往的熱鬧景象。

林志良坦言,街市保育方案花逾半年研究,他們曾以為外牆失去後半部支持而無法獨立支撐,後來發現石屎強度較預期高,工程師可沿街市中央支柱作分界,分割處理兩部分建築。他稱,香港保育工程仍在發展階段,未來須對歷史建築的結構勘察和重力分佈多作靈活處理,才有望以原貌復修。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市建董事:英官採貴鋼材「益祖家」

灣仔街市建築「老而彌堅」,結構鋼架經歷逾70年風吹雨打仍未嚴重鏽蝕。市建局執行董事林志良指出,勘察結果可見當年政府建築師無偷工減料,質量遠超現已陷入倒塌危機的一般戰前唐樓,他更笑言當時英政府官員或許「益祖家」,於政府建築引入昂貴優質建材。

隨灣仔街市的石屎樓層被逐步翻開,昔日政府建築師的歷史智慧亦曝光。林志良表示,一般戰前樓宇屬混凝土及磚砌建築,缺點是無法建造寬闊的高樓底空間,因此當年街市的建築師採用鋼架結構,減少每層支柱和重力牆的數目,整體結構變得實用簡單,每一樓層看來寬闊通透,光線充足。

林志良亦從鋼架上的標記發現,所有鋼材來自英國著名鋼材製造商Dorman Long &Co,反映昔日政府建築多採用英國建材。

他說,雖然鋼架建造較堅固,卻大幅推高造價,推斷昔日殖民地政府一方面透過優良建築技術改善社區,亦盤算此舉可為英建造商帶來生意。

身兼古物諮詢委員會委員的港大建築系文物保護課程主任李浩然認為,勘察結果推翻早年外界質疑灣仔街市失修需要重建的說法,反映古蹟保育須建基於其文化價值及科學化的勘察研究,不可單憑外表決定。他又指出,歷史建築應盡量原貌保存,即使當局對灣仔街市作主體保育,但發展商堅持上蓋興建逾46層高的住宅,外貌設計始終格格不入。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