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嬰兒足部骨骼形狀異常,如腳掌下垂及向內翻,可能是患上馬蹄足。有骨科專科醫生指,每500名新生嬰兒中會有一人有可能患上此病,如在兩歲前缺乏適當治療,對日後的足部發育、步姿等或構成永久性影響。傳統治療以手術為主,非手術療法嬰兒則要接受反覆性足踝節復位、推掌後打石膏,並穿上矯形鞋治療。
記者:林社炳
香港港安醫院兒童骨科專科醫生李閏海說,每500名新生嬰兒,其中一人有機會患上馬蹄足;男嬰罹患比率較女嬰高出三倍;40%個案兩足同時有馬蹄足問題。但目前醫學界仍未確定馬蹄足的成因。一般在懷孕中期即約16至18周透過超聲波檢查時,發現胎兒發育過程骨骼出問題。若父母其中一人有馬蹄足,嬰兒會增加3至4%患病風險。
宜兩歲前治療
馬蹄足嬰兒的前足或後足部份明顯向內翻,腳掌下垂向內側翻轉,站立時腳掌外側或腳背接觸地面,患者足腿通常較正常短小。一般不感疼痛,但外觀明顯有異於常人。如不及早矯治,成年後可能因關節損壞不能步行,導致永久傷殘。李閏海指,患病孩子宜在兩歲前接受治療。
兩個多月前林太誕下8磅重的迪一,公立醫院醫護人員告之她孩子的右腳患有馬蹄足。林生指夫婦兩人三代沒患馬蹄足,今次更是第二胎,首名誕下的長女並無此病。院方最初只用膠紙穩定兒子馬蹄足的位置,約一周後再打石膏,前後做了三次,並要做物理治療。但若效果不理想,孩子還要再開刀,他不忍兒子受創傷,故在網上找到矯治馬蹄足的非手術Ponseti療法。
需穿着矯形鞋
曾在公立醫院任職的李閏海說,目前公立醫院因資源關係,仍沿用手術矯治方法,只有部份公立醫院會採用較先進的非手術Ponseti療法。他解釋,非手術療法主要把嬰兒已變形的足踝關節復位,延長已收縮的跟腱,透過推拿按摩後打上石膏,固定足部,讓骨骼、跟腱及肌肉在正常位置上生長,一周後拆石膏。反覆進行四至六星期,直至完全修正。
在拆除石膏後首三個月,病童仍需穿着矯形鞋,每天穿着23小時;六個月後只需在睡覺時才穿着,直至嬰兒2至4歲。非手術療法較傳統手術減低對嬰兒創傷。此療法每次推拿及打石膏療程最少要數千元,隨着嬰兒成長也要更換每對約1,000元的矯形鞋。
馬蹄足病徵
•足部骨骼變形
•前足或後足明顯內翻
•腳掌下垂、向內側翻轉
•站立時腳背接觸地面
•足部較短小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