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再次核試,進一步確認其核武國家地位,影響區域軍事戰略平衡。澳門國際軍事學會會長黃東認為,北韓擁核就算不會即時觸發亞洲核武競賽的骨牌效應,也無可避免加劇了東亞的軍事競賽。
核武競賽骨牌效應的最極端場面是這樣的:北韓擁核令日本感到受威脅,跟着發展核武,南韓也一樣;中國見鄰國紛紛擁核,也增加自己的核武和導彈數目抗衡;台灣跟着要增加導彈數目,甚至想要核武;中國昔日宿敵印度為保戰略平衡,被迫要增核武,巴基斯坦也被拖下水,俄羅斯和美國也跟着要增加亞太區的核軍力和常規軍力部署。
黃東認為短期內出現此局面機會不大,因為各周邊國家和地區都有各自制約,像南韓一早放棄擁核念頭,靠美國核武傘和導彈盾保護,台灣1980年代秘密搞核武實驗則被美國安插的「無間道」揭發和封殺,現時在中國和美國嚴密監視下難再實驗。
而且,北韓核武技術仍處於初階,未到實用化階段,未縮小至一噸以下可用導彈運載發射,極其量只可在兩韓邊界當「核地雷」用,或用貨船偷運來襲擊日本,更遑論能可靠引爆,所謂北韓核彈隨時淪為「大炮仗」。他相信北韓沒有外力協助下,核武「十年八載都未成真正威脅」,減輕部份國家擁核的壓力。
區內國家以日本最受北韓核武和導彈威脅,執政自民黨以此為由,提出日本不應坐以待斃,應有先發制人炸敵方基地的能力。黃東指日本要搞核武,相信半年就可以,但會受美國、中國以至國內大力反對,日本和南韓較有可能加強部署導彈盾,但中國也要相應提高戰略攻擊力,到最後仍是會加劇東亞軍事競賽。
美國軍方以至軍事分析員,近期都開始提出不如乾脆承認北韓是核武國,名正言順對北韓進行核震懾部署。黃東指這正中北韓下懷,北韓就是想獲得承認,不再讓各國「輕視」,美國軍方也能藉此要求加軍力,但這也無形中鼓勵伊朗加快核計劃,令美國左右為難。
左右為難,北韓2006年首次核試爆後,美國《華盛頓時報》就引述五角大樓官員說,國防部正擬定攻打北韓計劃,出動潛艇或艦隻發射戰斧巡航導彈,或出動B52轟炸機和B2隱形轟炸機投精準導彈,炸毀北韓寧邊核設施。
一句話,北韓核危機一日未解除,區內一日都有戰火危機。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