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機讓全球開始重新審視金融監管缺失帶來的隱患,也讓瑞士等傳統“避稅天堂”成為改革全球金融體系的焦點之一。
美國官員28日說,定於4月2日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金融峰會將就“避稅天堂”發表一份聯合聲明,呼籲有關國家接受國際準則,增加金融監管透明度。
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雖然已經在銀行保密制度上作出讓步,但瑞士仍擔心國際社會通過列入“黑名單”等舉措進一步施壓,致使部分投資者從瑞士銀行業儲存的2萬億美元外國資產中“恐慌撤離”,嚴重衝擊國內經濟。
大國齊施壓
負責國際經濟事務的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邁克爾·弗羅曼28日告訴記者,G20成員國已經就改革金融監管體系問題達成共識。
“G20內部已經達成廣泛共識,將離岸金融中心置於全球經濟大家庭、讓它們接受適當規則約束至關重要,”弗羅曼提及“避稅天堂”問題時說,“最終,這一議題將會列入峰會領導人聯合公報,涉及如何鼓勵它們接受有關(金融)透明的國際行為準則。”
弗羅曼說,G20成員國中不存在上述“離岸金融中心”,但國際社會與這些被認為“避稅天堂”的國家正開展對話。
雖然弗羅曼沒有提及“避稅天堂”所指國家,但本月早些時候宣佈將為外國打擊逃稅問題時提供合作的瑞士、奧地利和盧森堡毫無疑問名列其中。
路透社報道,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已將一份被認為“避稅天堂”的國家名單提交G20參考,其中就包括上述三國。OECD眼下雖然只將列支敦斯登、安道爾和摩納哥列入“不合作避稅地”黑名單,但法國、德國等歐盟國家正呼籲將瑞士等更多國家列入其中。
傳統恐失色
瑞士1934年通過銀行保密法,規定銀行對金融交易以及客戶資訊嚴格保密。時值歐洲正經歷經濟大蕭條帶來的政治混亂期,許多投資者尋求安全“保險箱”來儲存或者隱藏財產,為瑞士銀行業提供了發展良機。
《華盛頓郵報》說,與大多數國家不同,逃稅在瑞士並不構成刑事犯罪,而只被視作普通民事過錯,嚴重程度僅相當於走路不遵守交通規則。一旦被查出逃稅,當事人只需繳納一定數量罰金。
雖然瑞士銀行業曾在涉嫌稅務欺詐的刑事案件中為他國提供客戶資訊,但範疇僅限于嫌疑人“主動”欺騙執法部門,不包括非主動因素的稅務漏報。然而,許多國家不承認上述差異,因此要求瑞士提供更多合作。
近些年來,瑞士的銀行保密制度多次面臨道德考驗。上世紀90年代末期,瑞士主要銀行被曝為少數國家獨裁者管理資產以及藏匿屬於納粹大屠殺受害者的資產;今年2月,瑞士銀行與美國司法部達成一項總額7.8億美元和解協議,後者指控銀行幫助1.7萬美國人隱藏數十億美元資產。
金融危機衝擊下,歐美主要國家對瑞士銀行保密傳統的質疑聲越來越大。本月13日,瑞士政府一改先前不合作態度,宣佈接受OECD起草的一份稅務公約,承諾在他國居民涉嫌逃稅情況下與所屬國政府共用客戶銀行資訊。雖然政府因此在瑞士聯邦議會遭到猛烈批評,但大多數議員承認,在新加坡、盧森堡和列支敦斯登等其他傳統“避稅天堂”先後就範的情況下,瑞士此舉實屬無奈。
政要憂衝擊
瑞士同意作出部分妥協,主要出於自身可能被列入避稅黑名單的擔憂。一些政要和金融界人士認為,如果瑞士“上榜”或者遭遇類似制裁,對資金保密和安全方面敏感的投資者可能被嚇跑,從而動搖儲存于瑞士銀行業的2萬億美元外國資產。
“這(黑名單)將在我們國家產生非常、非常嚴重的反應,”瑞士聯邦主席兼財政部長漢斯-魯道夫·默茨在一次採訪中說,“人們會視之為恥辱。”
一些議員認為,許多國家事實上多年前就向瑞士施壓,如今的金融危機只是他們藉以衝擊瑞士銀行業的一個藉口。
“我們處於一場經濟戰爭中,”瑞士銀行家協會主席皮埃爾·米拉博說,“整個問題只是關於主要金融中心如何瓜分市場份額。當蛋糕變小,金融中心間的爭鬥就更激烈。”
憑藉這一論點,瑞士官員在談判時也要求其他國家作出類似讓步,比如要求英國修改有關其飛地的法律,因為這些法律實際上已經讓這些海外島嶼成為“避稅天堂”。
瑞士人民黨議員漢斯·考夫曼警告說,如果其他國家不讓步,瑞士可能停止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有關歐盟機構繳納會費。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