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源處估計,中國在10年後可能每天要入口800至1000萬桶石油,才能滿足所需。這意味著,全國70%用油是要用美元向中東購買入口。這樣龐大的石油進口,支出是驚人數字。再者,這麼多的油,要從單一航道運送,其中風險何止倍增。
應拓展無凍液化技術
謀及未來,中國除了有需要另開新航道外,還要立即實行能源節約措施,以行政手段來鼓勵或強制能源節約、省油、省氣、省電。這些手段其實在外國早有實行,例如限速在100公里下、單雙日加油或限次量加油、耗油的豪華車要交附加費、多人乘一車有道路優先使用權、上班不開車者有獎金等,都是要提醒節省用油。此外,中國煤多氣少,應主張以電代氣,大力提倡用電供暖或煮食,停止或取消所有燃氣項目。因為電力可用煤、水力、風、核、太陽能等來發,取之不盡,不過天然氣燒掉之後就一無所有。近年無凍液化技術有突破,被譽為21世紀能源之星,各國爭相試製。中國僅存的天然氣應改為無凍液化,轉變為超高純度柴油及其他化工原料,循環使用。假若按現時無止境地全國燃氣化,則中國不到10年就要大量進口天然氣,外匯流失事小,國境堪危事大,一旦供應有失,全國無油又缺氣,社會不動盪才怪。中央應立即重新檢討及停建燃氣項目,並引進及鼓勵發展無凍天然氣液化技術。
鼓勵企業開發再生能源
大力發展集體運輸、集中處理貨運物流、整頓壓縮航班次數、商業家庭用電指引等,都是減少浪費,節約能源的一些硬方案。此外,亦應鼓勵企業開發其他再生能源,給予多種優惠,對耗能浪費則提出檢控。美國在73年那次石油禁運危機中,被殺個措手不及,經濟大傷之餘,實施了多項能源方案,影響至今。近日美國又積極把戰略石油儲備添加至10億桶,可能看到另一石油危機前奏。中國又怎能居安而不思危呢?鄺社源
from
http://appledaily.atnext. ... art_id=12098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