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首兩個交易日,奧巴馬效應吹了兩天也就完蛋了,之後就是雙頂回跌,大戶力壓匯控(005)這類恆指重磅股,恆指如何能守得住。星期三出現一個假反彈,星期四再大幅下跌,始終是大戶自己在玩,成交額僅493億元,散戶意興闌珊。去年曾經有人邀請我出席今年一月份與二月份的三個投資研討會,結果都取消了,相信是主辦者找不到贊助商而不得不取消。最近看到一則新聞報道,說在金融海嘯之下,投資基金的金額少了,買賣股票的成交額少了,但是,買傳統人壽保險的金額多了,可惜新聞是以訪問形式出現,沒有數字支持。不過,昨日國壽(2628)宣佈去年保費收入2956億元,較前年增長50%,增長速度倒是很驚人。為甚麼經濟差了,股市跌了之後,人們會想著去買保險?很肯定,買人壽保險不是賺快錢的方法,是超長線的投資,大部份人的人壽保險單長達30年以上,這說明還是有不少人相信長期投資是一個不錯的投資方法,相信「平均成本法」是不錯的投資戰略。對不懂投資的人來說,「平均成本法」是最簡單、有效的長期投資法。也許,股市狂熱時,人們對賺快錢的投機炒賣更有興趣,股市低迷時才想到好好地腳踏實地長線投資,國壽人壽保單的增加也說明市場上仍有不少錢,只不過錢沒有出路。
市場資金苦無出路
錢沒有出路的另一個明證是港元的「量化寬鬆」政策,任志剛在網上發表文章,指金管局目前被動地實行「量化寬鬆」政策是適合香港的。甚麼是「量化寬鬆」政策?這是一個比較文雅的名詞,實際上就是印鈔票。近來,大量美元流入香港,轉換成港元,銀行體系去那里找那麼多港元?唯一能提供港元的方法就是「印」鈔票,這是不必開動印刷機的「印」鈔票。據任總所說,目前銀行體系結餘佔總資產的1.5%,即1580億元,這筆錢該是任總「印」出來的。可是,銀行體系有著這麼大筆的無息結餘,銀行依然死抱著錢不借出去。有些朋友問我,奧巴馬上任後大印鈔票會不會使到美元貶值、通脹嚴重?目前我仍然沒有答案,因為不知道奧巴馬印了鈔票之後分給誰?如果收到鈔票的人死抱鈔票不放,一點也不會刺激通脹。曾淵滄作者為城市大學MBA 課程主任
from
http://appledaily.atnext. ... art_id=1209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