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筆論天下:競爭從地產開始

不知不覺間,地產商的利益好像和置業人士的利益連成一線,兩方都希望樓價穩步上揚。社會好像默許地產商的壟斷行為,認為一切對地產商好的,也必利好樓市。市民對地產商的保護態度,和對超市壟斷所採取的態度截然不同。從來,只有針對超市的格價隊,未聽聞有組織格價隊,比較樓盤抵買程度。其實成功為樓盤格價慳得的金錢,可抵銷成千上萬次在超市的努力成果,顯示社會不敢觸及置業者神經。

啞忍寡頭壟斷
這條神經可能自97年推出八萬五房屋政策而起,推出政策稍有不慎,後果可以很嚴重。所以即使面對地產市場寡頭壟斷產生的種種問題,包括發水樓,以至懷疑有地產商在政府拍賣場作弊,只有啞忍,誤信地產商和置業者同坐一條船的歪理。物業價值由土地價值和建築價值兩部份組成。建築價值會隨著時間而折舊,以至貶值,但土地卻不會折舊,可以保值,甚至升值。八萬五政策錯在大量推出住宅,令土地供過於求,連土地也貶值。今日社會又走向另一極端,以為維持地產商壟斷,就等於保護市民的資產,其實這只是保障了建築物的價值,即地產商的利益,對土地價值一點好處也沒有,甚至可能有害。在缺乏有效的競爭環境下,政府拍賣地皮無法刺激競投;另一方面,樓宇買賣市場又因缺乏競爭,令地產商多採取善價而沽策略。再者,因為缺乏可供選擇的發展商,樓宇設計都傾向有利發展商,例如減少實用面積、建築用料低劣,令樓宇充滿水份。三個因素加起來,結果售賣的樓宇外表昂貴,但保值能力不高,有損置業者利益。

降門檻促競爭
競爭法如只顧立例管制,相信無助改善現時地產商的壟斷局面,因為財雄勢大的地產商,總有方法繞過限制,莫說競爭法可能只針對其他比較雞毛蒜皮的行業,而不是最關鍵的地產業。更有效解決壟斷的方法,是降低入行門檻,讓更多企業加入競爭,如增強申請土地拍賣的透明度。在打破地產寡頭壟斷之前,香港被選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實在當之有愧。陸日勤http://penandsky.blogspot.com

 
筆論天下:競爭從地產開始圖片1

增強申請土地拍賣的透明度,有助地產業競爭。 資料圖片
from http://appledaily.atnext. ... art_id=12086043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